正是对西游文化拿捏不准甚至扭曲,后来拍摄的西游影视,都倍受争议,孙悟空与白骨精谈恋爱等剧情严重违背了西游文化,尽管有的票房满满,但仍难以否认其对西游内核的“伤筋动骨”之痛,实际上是走上了“技术为先艺术次之”的歧路,撩拨眼球是真,赚取票房是真,对西游文化的扭曲和亵渎都多多少少地存在着。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这句俗语,在3D版西游记中是否会延续新的传奇,也未可知。应该说,六小龄童、迟重瑞、马德华等老师的演技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成分,但毕竟这些演技派的老戏骨已届花甲之年,能否搭乘3D等科幻技术的东风,也还是留下了足够的猜想空间。
正如六小龄童老师所言,艺在先,技术在后,3D技术只是一种表演手法上的补充和铺垫,关键还是人的表演和对中国西游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这才是任何一版西游影视剧获得观众认可的唯一标准。而相关公司表示,坚持在故事背景设计和人物关系架构上,必须要符合中国的文化内核,而且这次合作中方必须占据主导地位。也许可以为新版西游故事夯实文化底线。
当然,86版《西游记》也并非十全十美,也并不是全部对小说《西游记》的原真呈现。有的剧情也因技术问题、观念问题等方面因素没有呈现在观众面前。所以,3D版西游记《敢问路在何方》也就有了可以创造、发挥和挖掘的空间。在联合拍摄《西游记》之前,美国等影视公司,先后在动画片《花木兰》、《功夫熊猫》等方面,对中国文化进行了自身的解读和尝试,受到了好评。此番与六小龄童等表演名家合作,也未尝不碰撞出艺术交流和融合的火花。
青山在,人虽老,西游文化依旧魅力四射。但愿3D版《敢问路在何方》能够取得西游文化的真经,在文化与技术、市场和艺术方面都能够“修成正果”,超越86版《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