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统计最近10年的国产片票房冠军发现,10年中有7年冠军都产生于12月;而每年12月的票房冠军,10年中有9年都上映于12月10日之后——《人再囧途之泰囧》12月12日上映已经算是最早的了。
相比之下,2014年的票房冠军《匆匆那年》上映于12月5日,同期比当年的《泰囧》早了整整一周,改写了历史。
不过,自2010年的《让子弹飞》以来,从来没有任何一部12月上映的国产片冠军总票房低于6亿;《匆匆那年》目前5.78亿,虽然上映已接近尾声但每天还有上百万进账,元旦小长假应该还会有所作为,预计最终可以无限逼近6亿。
原因
打怀旧牌引发年轻观众大规模共鸣
事后来看,似乎能为《匆匆那年》夺得12月票房冠军找出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理由,比如整个市场不热、《太平轮》和《一步之遥》等竞争对手口碑两极分化、根据网络小说改编有读者基础、导演张一白带着影片主创全国巡回玩命宣传等,但这都是“马后炮”,不高明。
不过,有一点是影片上映之前就可以预料到的,那就是《匆匆那年》是青春校园爱情片,主打“怀旧牌”,可以引发大批年轻观众的共鸣。其实最近两年,这类影片已有好几个成功案例,比如《中国合伙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妳》和《小时代》系列等,都如出一辙拍青春校园爱情¬¬¬,主打“怀旧牌”或“时尚牌”,然后全部票房大卖。
《匆匆那年》回忆过往 曾经的我们也当备胎
也许有人会问,引发观众共鸣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你说对了,真的很重要。《澳门风云》导演王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他几十年的拍片经验,现在的年轻观众口味已经变了:“他们是只要有时装戏就不看年代戏、只要有真人就不看动画、只要有小孩就不看大人……”而《匆匆那年》同档期的几个对手,《太平轮》、《一步之遥》和《智取威虎山》影片成色和品质姑且不论,但它们确实都是年代戏,年轻观众难以找到“共同回忆”,除非拍得够high或者制作质量过硬,否则没有爆发起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