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元素万万不能少,就是小沈阳引领的“二人转电影”,此前在《三枪拍案惊奇》、《河东狮吼2》中已经让人领教过了,那些冷到让人发抖的段子,在大冬天影院里效果格外酸爽。从互相介绍名字那一刻就开始犯贫,有些是网络笑话改换而来,有些是典型的小沈阳聊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此处应有笑声。“从小到大,你是我唯一的亲爸”,对着游泳池说“温泉,水也不热啊”,配上罐头笑声,十足就是情景喜剧。其实这还算亮点,至少能满足小沈阳粉丝的喜好,但后半段进入纯爱疗伤模式,连这点趣味也失踪,一心想扮演都敏俊欧巴的小沈阳,真的韩剧附体,说起了大段深情款款的台词。可是他不明白,说什么不重要,姑娘看的是说话人的脸。

再有,就是开涮一些杂七杂八的电影,印象最深的是“赌神模式”。出场时,对面厅正好在放《澳门风云2》,想到一个月里在影院看了两次致敬赌神,感觉华语电影的这点文化遗产,迟早要被不思进取的电影人玩坏了,败光了。
这电影不能说没有喜感,开头半小时虽说七拼八凑,荒诞之极,表演单调无比,在子弹出膛一样的叙事节奏下,还能凑合一乐。不过很快,小沈阳的二人转演法,田亮的综艺高冷腔,在会演戏的熊黛林和陈小春出场后,顿时变得别扭无比,跟大银幕怎么也不兼容。偏偏熊黛林和陈小春的戏份又实在不搞笑,催眠程度不断膨胀。后半截故事只有一种喜感,代表片段是小沈阳鼓着一张大脸,对着电话喊“真TM不值”。那段我还真笑了,这无关幽默,无关讽刺,无关无厘头和被咯吱,就是看到演员用生命自我作践引发的同情,不笑真觉得对不住他的牺牲。

影评人常用提线木偶来形容角色的僵硬,本片众人更像是一群醉汉,起先还有自己的意识,可以适当做出合乎逻辑的反应,越到后来醉意越浓,行为也越离谱,滚雪球般的麻烦积累效应是出来了,副作用是情节也一并失控,几乎不可能合理圆回来。只能靠编剧宏观调控,强扭他们说一些匪夷所思的话,做一些异想天开的事,曝出一些难以置信的关系,再安排一些听话的配角帮着圆场,圆一个情理之外的大结局。出字幕时你会反应不过来,这怎么就结束了,明明还有一堆事儿没解决呢。不,编导坚定地说,结束了,我们实在编不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