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将这项研究发表在本周的《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期刊上。研究展示了一种存活在地下系统的Weebubbie洞穴里的罕见微生物结合。
“对该群落的早期研究显示洞穴里存在一种罕见的化学过程,但是我们不知道微生物在这样的洞穴环境里是如何生存的。”麦考瑞大学的首席科学家伊恩 保尔森教授说道。
为了查明这其中“缺失的连接”,研究小组使用了一些新科技,例如下一代环境DNA测序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法,以深度探究Weebubbie洞穴粘液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
他们发现在洞穴粘液里存在一个新的古菌类群――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这些微生物群落生活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完全不需要光合作用。
据称,在过去海底纳拉伯洞穴泛滥过好几次,因此研究认为这种Weebubbie奇古菌门可能起源于海洋。
纳拉伯平原因存在地下洞穴系统而闻名。“我们知道纳拉伯平原的岩溶系统在中新世时期来自于海洋,因此现在发现的粘液群落可能是一个新线索,暗示着Weebubbie奇古菌门的起源。”
保尔森教授说道。研究小组认为这项分析显示了组成洞穴粘液生物群落的有机物通过氧化洞穴海水里的氨存活,并完全与阳光和海面相隔离。
“这项发现显示了生活在完全黑暗环境的生命形式千奇百怪,很多对我们来说还是未知。”保尔森教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