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热点话题>

年后部分险资萌生退意 去年业绩已提前达标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1-26 12:22:25

   体量巨大的保险资金广受关注,其动向往往“神龙见首不见尾”。与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相比,由于考核机制的不同,保险资金可谓生性保守。眼下有迹象表明,部分险资可能先知先觉,躲过了本次大盘暴跌。业内人士认为,部分险资的异动也在拷问蓝筹行情的持续性。

 

  险资业绩或提前达标

 

  至少从多家公募基金的申购赎回情况可以看出,部分保险资金元旦过后就萌生退意。多家公募基金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保险资金年后一直在进行赎回,公司的资产规模有所缩水。一位深圳公募基金机构部人士称,一些险资从去年12月起就开始不那么乐观,杠杆翘起的牛市令向来保守的保险资金认为风险过高。

 

  从目前与权益类投资最为相关的投资连接险为例,考核机制意味着这些权益投资每年只要完成5%-6%的绝对收益就可以达标当年的考核。在去年四季度启动的蓝筹行情中,如果选择在近期卖出,大部分保险资金已经提前完成了今年全年的业绩考核。有接近险资的人士介绍,保险资金在去年上半年的成长股行情中完成了2014年的绝对业绩考核。随着蓝筹行情的启动,险资开始在去年年底加仓。“如果在1月离场,那么绝大多数险资已经完成了2015年全年的考核指标。”

 

  对于险资而言,年初最重要的是要设置全年的投资安全垫。接近险资的人士估计,目前两市中权益类险资在1万亿左右,如果这些资金退出,必定会对大盘产生影响。在深圳一位公募基金经理看来,元旦之后的大盘宽幅震荡正是保险资金离场而游资接盘造成的。

 

  蓝筹行情还能走多远

 

  市场从来都不缺少悲观者,起伏的市场意味着悲观者总会有看对的时候。

 

  有接近险资的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一些市场人士认为目前的经济基本面还不足以支撑一轮超级大牛市。“目前国内经济的地产泡沫、基建泡沫还没有破裂,在投资占GDP比重过高的情况下,调结构意味着蓝筹行情的 基石 可能出现问题”。

 

  “基石”指的就是本来行情风头最劲的金融和地产板块。2014年四季度,地产销售数据出现回暖,因此带动股价上行。增量资金的逻辑是,只要业绩还有增长,估值修复就有动力。而按照上述基金经理对于当前国内经济的理解,只要投资在GDP中的占比出现下降,地方政府就会出现偿债危机,对于银行资金的需求就会减少,银行利润就会下降。而地产行业利润下降从2014年就已经开始。因此,2015年地产和银行业绩出现下滑是大概率事件。倘若地产和银行的业绩出现下滑,那么此前券商和保险等自我强化的逻辑就会出现偏差,因此牛市难以持续。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