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 对昂山素季有什么好处?
昂山素季访华是本周最重大的国际新闻。作为标志性的反对派,昂山素季长期被中国官方舆论“忽视”,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和缅甸政府间友好而密切的关系。而5年前的一次变故,其实真正拉开了昂山素季访华的序幕。
2010年缅甸军人政府突然集体脱下军装,宣布“改革开放”。5年来,缅甸已经从一个被西方制裁的封闭国家,逐渐过渡到被国际社会认可的半开放社会。缅甸统治者用一种突进方式,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政治改革的“原始积累”,迈出了民族复兴的第一步。从实践效果上看,这种改革是成功的,模式也是可以复制的。那么,谁主导和推动的缅甸政治变化?是从前的缅甸军人政权,也就是现在的吴登盛政府。这也是2012年吴登盛被美国媒体评为当年全球100名人之首的原因。
昂山素季
有趣的是,一直被西方称为“民主女神”的昂山素季,也在当年的评选中,与吴登盛并列排名第一。
就事论事地说,在2010年那次突如其来的缅甸政治变革中,昂山素季实际上没有起到什么太大作用。由于她长期被软禁,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对缅甸民主化的直接推动进程,反而是缅甸军人政权的主动变革,才让昂山素季收获了她理所应当获得的人身与政治自由。
当然,昂山素季长期呼吁民主、推动国家走向正常发展路径的努力,获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也正是西方对昂山素季的“保护”,对军政府的施压,缅甸才能最终发生从量到质的“政治嬗变”。
10日,昂山素季抵达北京。
然而世易时移,在缅甸政府已经调整国家发展航向之际,昂山素季及其民主派面临的挑战,其实比此前更大。
首先,昂山素季的“民主女神”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被以吴登盛为首的缅甸前军人政权“抢了风头”。吴登盛在内外压力下做出的政治改革举措,顺应了历史潮流,也顺应了民意。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缅甸国内,对政府的这种举措支持者颇多。尽管缅甸民主化进程并没有如西方所料的那般一帆风顺,但发展趋势底定,这与昂山素季长期追求和坚持的理想是同向与同质的。所以昂山素季需要有更新鲜的追求,刻意与缅甸政府拉开意识形态的差距,并适当保持距离,以维护其既有形象以及从这个形象中衍生出来的既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