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的经济支柱,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对此,军工企业理应深入融合。”中船重工集团董事长胡问鸣说。
目前,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在内的一批军工央企已经凭借自身优势进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对顶尖技术的本能追求、较为充足的科技资金投入、较强的技术积累等正成为推动自主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的先锋。与此同时,工信部还将组织开展军民融合技术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近年来,中船重工、中航工业、中国电科等军工央企扩大军工开放,从多个层面与外部企业、社会资本合作,拓展了军民深度融合渠道。
中国已经扩大了军工开放
不少军工企业负责人认为,在促进军民融合方面,资本市场有望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不仅可以通过证券化盘活军工资产、拓宽军工企业融资渠道,还可以为军工企业的机制体制创新提供一个包容性强的平台。
中国军工行业发展较快
数据显示,全球前100大军工企业80%以上是上市公司。近年来,中国军工行业发展较快,但军工集团整体资产证券化率仅30%左右,已上市军工企业中涉及核心军品的企业也比较少。未来中国军工产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产融结合潜力巨大。“军民能力的融合又可以资本互融为手段。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形成产融结合、适度多元的发展格局。以哈工大为例,目前哈工大也通过融资等渠道,更好地反哺科研能力,下一步将民用机器人应用到军工领域中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树权在会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