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抗美援朝的战略遗产:新中国走向世界的真正起点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7-27 23:01:26

  然而,她却毅然决然地派出了她的百万优秀儿女,肩荷着“万国牌”武器,昂首挺胸地走出国门,迎着扑面而来的硝烟烈火、枪林弹雨,去迎击以世界头号强国为首、自称“联合国军”的铁甲劲旅!以至于当年的对手和许多朋友都认为这是多么地不可思议:家园百废待兴,自顾尚且不暇,又何以兵临险境,勉为其难地以卵击石?即使在今天,仍有人喋喋不休地以战争中的每一项得失来斤斤计较:当年新中国领导人这一惊世骇俗的重拳出击是否必要?利害相较,是得分还是失算?

  出兵援助有前提负责任审视历史需要有穿透历史的眼光,何况历史演进的本身就能说明一切!无须对此作太久远的回顾,日本军国主义霸占朝鲜而后染指中国,从而使中朝两国先后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惨痛教训,对两国人民就足具史鉴来者之功效——“唇亡齿寒,户破堂危”,何过于此?而唯其如此,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两国爱国志士就携手并肩互相支援相濡以沫共挽民族危亡。而二战结束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在短短四年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并且继续以磅礴之势推进百年来首次在真正意义上完成民族统一之大业,这自然而然地鼓舞了朝鲜人民完成祖国统一的决心和意志。而支持朝鲜人民正义斗争,对于正进行同样事业的中国人民来说,毫无疑问也是天经地义的。

  然而支持并不等同于直接介入,建国伊始,新中国自己的问题一大堆,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巩固政权,恢复经济,解放台湾,进军西藏,都决定了新中国的战略重点应该是在南而不是在北。百废待兴之时,新中国的领导人和人民群众都不愿意与任何一个国家之间发生战争。新中国对于兄弟邻邦的支持只能基于道义的声援和有限度的物资支援,同时必须作危急情况下的应对准备。而新中国领导人对友好邻邦作出的在紧急情况下出兵援助的承诺也是有前提责任的——美国军队 “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过了‘三八线’,我们一定打过去”。这是明确的宣示:“如果不是美国侵略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我国台湾,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与美国作战的。”

  而世界头号强国偏偏就冒了这个天下之大不韪。

  曾任美国国务卿的亨利·基辛格也曾经婉转地承认:“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会在中国领土上与美军交战。最起码,他没有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结论。”

  美国作为军事基地遍布全球的世界头号强国都可以声称“安全”受到威胁,因而远涉重洋肆意践踏他国的土地,那么被这把侵略凶焰烧到了鸭绿江边的中国,在得到邻国之请后伸出援手扫清家门,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非议的呢?弱者对抗强者最有效的武器是自身的团结和互助,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的旗帜上曾经洒下过朝鲜志士的鲜血,而朝鲜人民革命斗争危难之际,中国人民“涌泉相报”,不更是顺理成章的回报么?更何况,中华民族礼义之邦,中国人民大人大量,在“没有理由作出相反的结论”的同时,还先礼后兵,言之有预,对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是“打你先商量”,警告再三,忠言相告:先告诉你,别欺人太甚;再告诉你,别过那道生死线;最后甚至明白摊牌,人家内战一方过线没问题,你要过来我们就不能不管。

  然而,那个年头的头号强国听不懂或不愿听懂这个“言之有预”,根本就没有把尚在襁褓中的新中国放在眼里,仍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个软弱的国家”来认识这个古老土地上的新生国家,认定了欺侮了你也是白欺侮。这个时候,除了掂枪挟炮起而反抗侵略,还能拿什么东西与他们平等对话平等交流?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个口号之所以在中国人民中具有毫不含糊毋庸置疑的号召力,正是因为中国人民从并不久远的历史教训中就能很方便地比较鉴别:这直奔家门而来的客人,究竟是好心,还是歹意?

  “敢战方能言和”

  面对当年霸权肆虐的世界,要想赢得和平生存和平发展的环境,敢战方能言和,和平的愿望未必能带来和平,展现你维护和平的力量才能争取真正的和平。对于掌控着国际话语权的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交汇恰恰是交手过招之后的成果!

  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史上,只有新中国,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拒外来威胁于国门之外,遏侵略凶焰于初临之时;只有新中国,第一次基本依靠自己的力量,卓有成效地维护了我们和平生存、和平建设与和平发展的权利;只有新中国,第一次出色地履行了对盟友乃至对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义务,鲜明地向朋友,向敌人,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真真切切的现实存在:言必信,行必果;不抛弃,不放弃;敢承受,能担当!而以世界头号强国为首的列强们,也正是通过这场战争的较量和交往,开始真正听懂了他们曾经听不懂的铿锵之声:

  “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