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为革命事业日夜奔忙,心中充满了对邓颖超的愧疚之情。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总理一职,工作更为繁忙,邓颖超对他给予了理解和大力支持,经常用小纸条表示关心,提醒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情。
在与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中,周恩来的健康受到极大损害。1971年3月,周恩来即将出访越南前夕,邓颖超又像往常一样给他递上条子:“你从昨天下午六时起床,到今天晚上十二时睡的话,就达卅小时,如再延长,就逐时增加,不宜大意,超过饱和点,以至行前,自制干扰,那你应对人民对党负责了!!万望你不可大意才是!!这是出于全局,为了大局的忠言,虽知逆耳,迫于责任,不得不写数行给你。你应善自为之。”
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邓颖超的良苦用心,他们之间的爱情因共同的理想志趣而摆脱了庸俗,因共同的事业追求显得崇高,他们也因为互相学习勉励,让有限的人生绽放出无限的光华。
周恩来和邓颖超没有生育,却收养了不少烈士遗孤,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周爸爸”、“邓妈妈”。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在邓颖超的指示下,办起了一个托儿所。当时,在办事处工作的有几十个人,部分同志带着孩子,对大家造成影响,周恩来与邓颖超注意到此事,于是有了这个托儿所。10多个孩子分成大小两个班,妈妈们轮流带班。
刚开班时,托儿所只有一个滑梯、一个压板和一个自制的秋千,孩子们常常因为轮不到玩而哭闹,有时还打架。周恩来知道后,就动员警卫班、公务班、厨房等部门的同志为孩子们制作玩具。在周恩来的动员下,大家做出了手枪、步枪、小卡车、布娃娃、小皮球等各种玩具,每个孩子都分到了好几个。
邓颖超非常关心孩子们,要求各位妈妈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不要大人喜欢什么就干什么,要根据儿童不同年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
最多的时候,托儿所有30多个孩子。荣高棠和管平的大儿子几个月大时,就跟随父母来到了重庆,周恩来夫妇常逗他玩,因为孩子爱笑,周恩来说他是个乐天派,就叫他“小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