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导致北洋海军覆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7-27 10:28:48

  甲午战争的隆隆炮声昭示我们:清军和日军同样装备洋枪洋炮,可是中国人却惨败在日本人手下,其原因之一就是两军制度文化的差异使然。

  三、精神文化的差异是导致北洋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甲午海战的失败,表面上看是一次战争的失败,但从深层原因来看,也折射出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的短板和缺陷。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的核心和显着特点是和平主义、消极防御的传统文化心理。翻开明、清两代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明朝前期的海上武装力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到明朝后期实行“重防其入”的消极海防观念。清王朝前期,实行禁海和“重防其出”的海防战略,极大地限制了中国舰船技术水平的发展。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期,清军的舰船技术性能和武器装备与英军相比,实力相差过于悬殊,几乎没有任何抗衡能力,致使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军海上机动作战能力完全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李鸿章等洋务派首领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厉害,选择旅顺和威海卫作为其海军基地开始组建北洋海军,重修环渤海地区的大沽、旅大、威海等三角形的要塞炮台体系。但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在“避战保船”的错误作战方针的指导下,不敢主动寻机歼敌,且指挥混乱,致使北洋海军全军覆灭。在海上机动作战能力的完全丧失后,以炮台式要塞为主体的海岸防御完全置于敌海上火力的打击之下,陷入了孤立状态,最终以海岸炮台的全部失陷,海岸防御体系的崩溃,并最终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告终。

  再从两个朝代的军事战略文化观来看,明王朝北方长城防线的机动作战力量不足,特别是骑兵机动作战力量的严重缺口,导致北方长城防线多次出现溃口,这种长线式防御作战已经挡不住机动式的重点式进攻了,宣告这种“消极防御”思想的失败。清王朝前期海防水师与欧洲海上力量本身就有实力差距,还把传统的筑城防御思想由北方移到了东南沿海的岸边,尽管组建了相当实力的北洋水师,但其作战思想不是夺控制海权,而是控守自己的港口和海岸,结果在晚清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全军覆灭。由于海上机动作战力量的缺口,所以最终难逃海岸防线的崩溃和战争失败的厄运。

  明、清这两个封建王朝,由于消极防御而带来的大溃败,特别是晚清海上防御的屡屡失败,是很值得我们今天深思的。我们农耕民族长期奉行“陆主海从”、“消极防御”军事文化观念和战略,导致甲午战争的失败,也导致了我们国家海洋战略的缺位,使我们海上权益受累,长期未能走出这来自海上屈辱的阴影,这是我们必须汲取的历史教训。

  文化是一个民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个民族要想复兴,必须先有文化的复兴,一个国家要想有强大的海防,必须有先进的海防文化支撑,这是我们回顾晚清海防历史、思考北洋海军失败得出的一个必然结论。(刘保铭 高新生)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