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纳粹大屠杀:希特勒为何要推行种族大清洗?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7-25 14:17:59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这个政治事件表面看起来完全合乎法律程序,实际上反映了德国的反革命潮流已经达到巅峰。希特勒和他的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不仅极端偏执地反对共产主义,还公开拒绝承认和接受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

  被低估的纳粹党 纳粹上台后,宣传部长戈培尔大言不惭地宣布:“1789年已经在历史中被消除了!”法国大革命所追求的平等、自由、博爱被纳粹的种族主义完全取代。

  纳粹的上台拉开了为期12年的种族主义序幕,他们先是把欧洲推进了战争的火坑,继而是让全世界都陷入了历史上破坏性最大、也最恐怖的战争之中。1933年以前,阿道夫·希特勒那偏执的理想根本不为世人所知,甚至和他同时登上政治舞台的墨索里尼也对他的观点不以为然。在国内,希特勒并不被他的对手所看重,那些利用纳粹的活动来实现自己目的的右翼组织也没把他放在眼里。

  回顾德国在“第三帝国”建立前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1933年之前,德国存在着许多影响很大的社会组织,他们彼此合作或相互排斥,但都对希特勒的纳粹组织所带来的危险视而不见。像其他的法西斯运动一样,激进的准军事组织右翼纳粹党在1919年战后就已初露端倪。那时,战败就意味着领土的割让,经济的混乱,千千万万的普通德国人民陷入痛苦悲伤之中。作为前退伍兵的阿道夫·希特勒,也像许多人一样亲身体验了1919年战后德国的困难境地。民主党和左翼政治家们违背国家民族利益,接受了《凡尔赛和约》,这给德国人带来的是耻辱与愤恨。希特勒操纵利用了年轻人的这种情绪,并向他们灌输极端种族主义和好战思想。

  因祸得福 1923年慕尼黑啤酒馆政变事件失败后,希特勒采取合法的从政程序,让他的纳粹党徒参加选举。可以想象这是一件多么滑稽可笑的事情,纳粹党竟想用戈培尔所谓的“民主武器”来摧毁《凡尔赛和约》。

  直到1929年经济大萧条来临之前,希特勒的军国主义小丑形象和无限膨胀的独裁野心,似乎也只不过是给他的对手提供嘲笑他的理由罢了。可是不过一年,德国经济的全面崩溃造成大约700万人失业,这为希特勒提供了可乘之机。1930年,纳粹成为拥有18%选票的第二大党;到1932年中期,他们已经发展成为拥有37%选票的最大党。

  1932年,超过一半的德国选民将选票投给了纳粹党和共产党,德国议会几乎瘫痪。没有两大政党的认同,任何法律法规都难以通过,能被认同的也是少得可怜。纳粹党和共产党都希望能从日渐紧张的局势和灾难中捞取选票,而中间派在选举上的失败和社会民主党势力的减弱,使得魏玛民主共和国几近崩溃。

  迅速蹿升 纳粹提出的“人人都有工作”的口号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希特勒成了一个有着超凡魅力的公众代言人,他的讲话热烈煽情、犀利尖锐,使听众热血沸腾、群情激昂。报纸、广播对他的讲话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希特勒利用媒体为自己鸣锣开道,大造声势。纳粹冲锋队员开始冲上街头,公开和共产党人进行对峙。

  在冲锋队的协助下,希特勒又拉到了数百万选票,他的目的似乎已经达到。可是他要坐上总理的宝座,还缺少议会的支持。1933年1月底,德国总统冯·兴登堡身旁的一群贵族,在合法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资产阶级也从纳粹那里得到了允诺:“社会主义”并不意味着剥夺私有财产。

  像许多按部就班的德国右派政治家一样,弗朗茨·凡·巴本和冯·兴登堡总统的儿子奥斯卡尔,都低估了前下士希特勒。巴本和他的支持者原以为可以利用希特勒和他的同伙,把纳粹作为消灭激进左派的武器,然后再将其抛弃。

  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巴本任副总理兼任普鲁士邦总理,组织内阁。这一举措表明,在十字路口徘徊的德国终于迈向了法西斯独裁的道路。年迈的兴登堡越来越陷入到纳粹的影响之中。同年3月24日,他发布的《授权法》实际上废除了魏玛共和国的宪法,为希特勒上台完全统治铺平了道路。

  铲除异己 选举程序貌似合法,但纳粹对是否能争取到大多数的德国选民的前景还不是很乐观。是运气?还是阴谋?2月28日这天给希特勒带来了新的转机,德国国会火光冲天,现场唯一的嫌疑人,荷兰共产党人范德·卢贝被指控为纵火犯。兴登堡颁布全国紧急令,允许警察逮捕共产党人,并在慕尼黑郊外的达豪建立集中营专门关押这些政治犯。

  铺天盖地的宣传,全体纳粹党员齐齐上阵,使纳粹党获得了43%的选票,还有8%的人支持右派。希特勒得到了大多数工人的选票,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野心,他渴望的是最高权力。几个星期之内,左派各党和工会被全面查封,更多的保守党组织在恐怖和报复中被解散。从1933年仲夏起,所有的党派组织,从劳工党到体育俱乐部,如果不获得纳粹的恩准就不能得以存在。作为被希特勒极端仇视的犹太人,遭到了歧视和排斥,以及来自冲锋队的暴行,戈培尔煽动的反犹宣传正在把犹太人一步一步地赶进深渊。

  在所有对手都偃旗息鼓之后,希特勒开始对内部进行清洗。冲锋队的组织者恩斯特·罗姆是德国纳粹运动的早期高层人士,1934年6月30日,希特勒逮捕了罗姆和他的同伴,指责他们贪污、腐败、堕落,并阴谋发动政变。在未经任何审讯的情况下,罗姆等六十余人被枪毙。对纳粹党稍有微辞之人,如前总理冯·施莱彻尔,甚至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的校对,均被处死。此后,纳粹便越发走上了独裁专制的道路。

  1934年,兴登堡去世,最后一个使他成为独裁者的障碍消除了。希特勒把军队大权一揽在手,自称“元首”,即德国领袖。

  清洗犹太人 在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德国人大多选择了保持沉默,一方面是源自恐惧,另一方面是人们还没有从大萧条的阴影下完全摆脱出来,对希特勒心存幻想。上届政府试图削减财政开支平衡预算,其结果却使经济状况更加恶化。希特勒独揽大权后,着手制定庞大的道路扩建和军队扩张计划,1935年后,失业率因军备扩充和征兵而迅速下降。上百万失业者重新得到工作,正是这种重振经济的美好希望加剧了希特勒的恣意妄为。

  1938年9月,在英国、法国的纵容妥协下,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占领奥地利,随后在没有遭遇任何反抗的情况下,又从捷克斯洛伐克手里夺走了苏台德地区。

  一连串的成功并没有让希特勒激进狂热的野心稍加平和,也没有使他放慢对犹太人迫害的步伐。1938年11月9日,德国爆发了纳粹时期最残忍的大屠杀——“碎玻璃之夜”。这一天直至次日凌晨,犹太人的教堂、商店被冲锋队洗劫一空;成千上万的德国犹太人被关进了集中营。除了侮辱和残害,纳粹还以各种罪名指控犹太人,对犹太社团的罚款高达10亿马克。

  1939年3月中旬,德国人终于明白了一个事实,希特勒已经不再信守对德国民众作出的承诺,他占领了捷克的领土,并进一步要求波兰退让妥协。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军地面部队从三个方面向波兰发动全线进攻,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的序幕。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