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战后沈理兴还是收到了炮校老教官、时任第9师师长郝柏村的来电嘉许,并发给奖金l000元。
为什么沈理兴的连长指挥所被炸掉了,掩体没了,手下也炸死好几人,还获奖呢?
原来在这次炮击中,其他炮兵部队损失更加惨重,而沈理兴的第1连大炮保存完整,人死了但没有毁炮,沈理兴“处置甚适宜”。
这次还击使得金门炮兵损失惨重,金门防卫司令胡琏拍着桌子发起脾气说:“什么奇袭?人财两空!”
人死了不少,为什么他说“财”也空了呢?这次解放军炮击还把金门守军不少粮库、弹药库炸着了。而由于解放军炮火强大,火炮射程超越料罗湾外海2000公尺,从炮战开始,金门陆海空运补给就全面中断,炮兵除了挨打外,还面临断粮断弹的危险。这胡琏是在淮海战场上经历过没粮没弹的苦境的,担心悲剧重演,不住地向台湾本岛请求运输。可是,运输船只要靠近金门,解放军大炮就响,好几艘军舰被炸沉,弄得“海军总司令”与“陆军总司令”在“国防部”门前吵架。随后,陆战队司令罗友伦想出一个办法,用“水鸭子”(即lvt水陆两用艇,国军俗称其为“水鸭子”)装载在登陆艇内,再以海空护航,把“水鸭子”送到金门外海3000公尺外,令它们在大海上各个分散,向金门抢滩,才勉强运去部分物资。由于运送极其危险,“水鸭子”是损坏不少,金门官兵不得不节省食物。
炮战期间,一位友人从台湾寄给庄国华一包亲手炒的鱼松。因为物资缺乏,他对传令兵说:“拿去,给弟兄们每人分一汤匙。”
这传令兵分完了鱼松,空手落落地回来了,突然脑袋一拍,说:“对不起,营长,我忘了给你留一份了。”
庄国华一怔,明白咋回事了,笑着说:“没关系,只要弟兄们开心,我比自己吃了还高兴哩。”
一包小肉松竟然被官兵一人一汤匙分着吃光了,可见岛上物资奇缺。
9月27日是中秋节,第669营附属师师长打电话向各直属炮兵营、连长贺节,并对沈理兴说:“我对第669营五周来的表现非常满意。第1连阵地落弹逾万发,不仅能保存战力奋勇还击,更给予敌人重创,勉励官兵愈战愈勇。”
沈理兴趁机提意见说:“师座,金门出版的《正气中华报》对我烈屿炮兵英勇事迹报导太少。”
“哦,是吗?”师长说,“我马上叮嘱政治部注意鼓励士气。”
之后,沈理兴交代第1连官兵说:“严阵以待,准备打出战绩上《正气中华报》。”
9月30日下午,机会来了。2时左右,解放军对阳山第l连阵地进行射击,前后达4小时之久,大部分用延期信管,炸弹掉落到地上才爆炸,这完全是针对掩体和大炮来的。第1连只是一座火炮掩体受损,火炮仍然没有“受伤”。可是炮弹还是止不住飞来。沈理兴见势不妙,顾不上打出战绩了,急忙下令:“将火炮移至南塘。”
结果,大炮又死里逃生了。
在金门炮战期间,沈理兴的第1连多次挨炮,而那些大炮却像金刚护体似的没有损毁一门,沈理兴这护炮术不能说不十分高超。但是,他们躲得过解放军的炮弹,肚子却躲不过饥饿,岛屿上没吃的,没喝的,节衣缩食的生活让官兵们实在是难捱。
中共方面好像洞察了他们的苦楚。正在金门岛上官兵饥饿潦倒的时候,10月6日,主动宣布自本日零时起暂时停止射击一周,让金门军民进行补给,但“停止射击”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舰,则不在此例。并且,中共方面还建议国共双方举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
停火之后,国军急速开始了粮弹补充。一周后,毛泽东再次宣布:“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兵不厌诈,这不是诈,这是对付美国人的。”原来中共方面念及同胞之情,但反对美国干涉中国的内政,在台湾制造事端。谁知中共方面示好,蒋介石却像一位执拗的倔老头还是拼命往美国佬那里靠。10月20日,美国宣布国务卿杜勒斯访问台湾,于是,北京方面立即宣布在杜氏抵台时恢复炮战。对于这个警告,蒋介石本应“急刹车”,却执迷不悟。当天下午,台湾三艘海军补给舰违背中共方面的停火条件,由美国海军护航,呼啦啦开去金门,在料罗湾抢滩卸货。结果,被对岸的解放军发现了,立即恢复炮击。
“轰——轰——”炮弹飞来,原来信誓旦旦的美国军舰急忙跑向外海,然后列阵在外海旁观,当着海战看客,结果,国军补给舰一艘被炸沉,另外两艘见势不妙,顾不得货物还没有下卸完,立即开向大海,仓皇而逃。
美军真是“霉军”,谁沾上,谁就倒霉。
25日,中共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再告台湾同胞书》,指出“统一是大陆与台湾的根本方向,希望海峡两岸中国人联合起来,反对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伎俩”,宣布以后逢双日停止炮击,而且单日也不一定炮击。
这场金门炮战一直到11月12日才告一段落,国军损失巨大,全毁火炮19门,半毁火炮58门,全毁火炮掩体5座、人员掩体11座、弹药掩体4座,半毁火炮掩体37座、人员掩体50座、弹药掩体27座;击毙官兵113人,击伤642人。以后,金门炮战进入了常态化的“单打双不打”时期,两岸炮兵“兄弟睨于墙”,进行旷日持久的隔海炮战。
3.“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1958年10月,中共方面态度有了缓和后,蒋介石立即从台湾赶去金门视察。
当他来到鲁凤三率部驻守的鹊山阵地时,这里已是树倒山崩,残垣废墟,满目疮痍。他向鲁凤三询问了当时战况、人员伤亡,还特地问起了粮弹情况。鲁凤三一一回答,全是高调的什么士气高涨、官兵斗志昂扬啦,什么好、什么让“领袖”高兴,就专挑什么说。走马观花的人听得只觉“一片鲜花”。
蒋介石往前“走马”到了第三炮掩体后方,忽然命令鲁凤三:“召集中副连长以上干部合影留念。”
照相完毕,他又再三追问军官们:“你们有什么困难要解决,直说无妨。”
刚才报喜的鲁凤三见机会来了,立即说:“报告总座,40多天来,我们睡不安枕,食不甘味,长此下去,恐怕体力难以支撑。请求补给一些牛奶等特殊营养品。”
蒋介石欣然答应:“好好!”然后,转头令随行的侍从:“记下,快记下。”
蒋介石一行人回去后,只过了十天时间,营养品果真送来了,第692营官兵人手一份。蒋介石专门给营长鲁凤三送来了维他命丸,瓶子上用毛笔书写了一行字:“692鲁营长用,每日1粒”。
鲁凤三吃着维他命丸,逢人就说:“他老人家关怀之情,令我刻骨铭心。”
这让鲁凤三在官兵前风光了好一阵子。
再过了两个月,到了1959年元旦,各路“英雄”应邀返回台湾,参加声势浩大的“庆功大会”。卢光义、鲁凤三、沈理兴等人都回到了台北。“庆功大会”十分热闹,除了会餐、合影外,还举行了游行和献花仪式。
但是,“功臣”们的等级很明显,“首功”的卢光义除接受游行和献花外,另受邀参加“国防部”总政战部主任及陆军总司令与军友总社的欢宴。鲁凤三虽然吃了蒋介石亲赠的维他命丸,参加了游行和献花仪式,但无资格参加欢宴,落下不少的遗憾。
不过,在“庆功大会”之后,鲁凤三回到部队时,这份遗憾马上就被“补”上了。军部长官对他炮战时的“英勇表现”不住地“继续进行肯定”:“好样的好样的!”
鲁凤三说:“既然是好样的,就应该有奖励。”
结果,军长说:“好,奖品没有,不过可以特准你去结婚。”
鲁凤三没获得物资性的奖品,却获得了去结婚的“殊荣”。尽管有人觉得这很搞笑,说:“奖什么,也没听说奖老婆的!”
鲁凤三说:“奖老婆,多好的事情。这是我这一生非常光荣的事。”
结婚了,有了老婆,“战斗英雄”应该会受到党国重用。“陆军总司令部”也及时地发出了“对金门炮战有功人员应予优先拔擢起用”的命令。不久,鲁凤三被选送去参谋大学进行进修。1962年,他从参谋大学第十五期毕业后,调任炮兵新兵训练中心为副指挥官。
在炮战中备受长官赞扬的沈理兴却没他这般幸运。
因为作战有功,他在台北的“庆功大会”上,获颁六等云麾勋章及甲等虎贲奖章各一枚,可谓是荣誉满身,并且和司令们握手、合影都做了。回到部队后,“对金门炮战有功人员应予优先拔擢起用”的大形势之下,他也被列为中校营长候选人。
谁知这“候选”一直“候”到1962年底,也就是说,在炮战结束5年后,他还是没有晋升。此时他已在少校阶上干了8年6个月,眼看就要过四十了,深感时不我与,可还是不见“候选期”结束。而同期的“英雄”鲁凤三已当上了炮兵训练中心副指挥官了。沈理兴没办法,只能继续熬下去,结果,越熬越是心灰意冷,再继续熬下去,慢慢就变成“超级愤青”了,但还是不受上司待见,也不见得提升,又熬了5年,1967年7月1日,41岁的沈理兴终于在金门退伍,脱了这身又爱又恨的军服。
谁知他退伍后才过区区一年时间,金门炮战的“英雄”鲁凤三也心灰意冷地退伍了。
他为什么也退伍呢?
原来由于没有背景,身为上校的他干了3年新兵训练中心总指挥官,才由人保荐去了预8师,还是上校炮兵指挥官,年年上校,年年不能升迁,于是学着去熬,结果,越熬越成老棒子,远比不上那些有后台、有背景的黄口小儿,仍然还是上校。鲁凤三深知当初送自己维他命丸的老蒋早把自己给忘记了,仕途也就在这上校打止了,因此也不留恋。1968年5月1日,他也像许多“老英雄”一样干干脆脆地脱下军装退伍。此时的鲁凤三再也没了当初的豪情壮志,酸不溜秋地说:“半生戎马,全身而退,诚如麦克阿瑟将军名言:‘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这是“八二三炮战”两位“大英雄”的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