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金门炮战:蒋介石奖励国军炮兵营长娶老婆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7-25 06:21:29

摘自:华宸 着 《国民党炮兵纪实》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阅读提示:中央编译出版社的《国民党炮兵纪实》一书记述了国民党王牌劲旅——炮兵部队征战和兴衰历程,以其参加的历次重大战役为主线,史诗式解密20世纪中国炮兵部队的命运变迁,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蒋介石和蔡忠笏、陈诚、罗卓英、邵百昌、彭孟缉、王观洲、刘华伦、庄国华等炮兵将领的人生传奇,再现了国民党炮兵被岁月遗忘的沧桑辉煌。该书披露了1957年震惊中外的海峡两岸“八二三”炮战秘情。在这次炮战54周年到来前夕,我们摘编部分内容将国军作战的真相公之于众。

  1.最先还击的,不是鲁凤三和庄国华在九三炮战挨揍后,蒋介石不仅没有中断被美国人利用的局面,反而向美国来了个“一边倒”。在美国的支持下,他打着“反攻复国”的幌子,不断派兵在福建沿海进行骚扰。1957年4月,他下令第10军司令部及炮兵指挥部全体炮兵部队移防金门,其中第667、第668、第670营驻防大金门;第669营原在大金门古宁头驻地,改调小金门。鉴于蒋介石与美国勾结,1958年夏,毛泽东决定再次炮轰金门,一则警告美国,二则对蒋介石的骚扰进行惩罚。

  蒋介石在金门诸岛布置了60余门大炮,其中一五五加炮、一○五装炮、九○高炮各l个连,一五五榴弹炮1个营、一○五榴弹炮3个营(每个连4门炮)。

  8月初,风雨欲来了。台湾当局宣布台澎金马地区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8月7日和8月14日,两岸空军在台湾海峡上空发生激烈空战。

  8月20日,蒋介石亲自抵达金门岛,进行视察,对金门守军进行激励。这使得金门官兵更是紧张万分了。但是,紧张归紧张,谁也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会爆发,防不胜防。

  8月23日下午6点半左右,时任第692营营长的鲁凤三正在洗澡。该营为一五五榴弹炮营,代号“自强部队”。突然,澡堂外传来炮弹的呼啸声,顷刻之间就“轰隆隆”地爆炸,金门全岛顿时陷入天翻地覆的爆炸声中。鲁凤三赶紧跑出去,只见炮弹落地一团团火花四射,硝烟弥漫天空,金门岛及海面全被白茫茫的烟幕覆盖,不见任何景物。他转身冲进办公室,打电话给作战官凌剑雄:“这是怎么回事?”

  “是共军炮击。”

  鲁凤三说:“你赶快联络作战协调中心。”

  “通讯全部中断。”

  “打啦。因为责任太大,我所以来报告。”鲁凤三像做错事的小孩耷拉着头,准备受罚,“我是吓昏了头脑才干的,请长官治罪!”

  谁知这时俞大维突然激动地站了起来,拍着手掌说:“打得好,打得好!我就怕你们没有打。”

  “真的?”鲁凤三不相信似的问道。

  胡琏也站起来了,肯定地回答说:“共军轰击,当然要打!”

  鲁凤三如释重负,突然不由得掉下泪来,不自觉地像一个犯事被父母原谅了的小孩似的边抽泣着,边自言自语说:“我不忍见防卫部遭到共军炮轰,因此发炮还击,消耗炮弹2000余发……”

  话还没说完,俞大维又打断他,问道:“你是什么级的单位?”

  鲁凤三答:“营级!”

  俞大维诧异地说:“一个营级单位居然能还击2000余发炮弹,啊哈,打得好!打得好啊!”

  作为炮兵,一个营打2000发炮弹,又算什么奇迹呢?打十万八万乃至二十万三十万发,都没任何问题呀。鲁凤三突然被俞大部长这句貌似玩笑的话逗得“扑哧”一声笑了。

  然后,上下开始了交谈……在此期间,驻防在小金门的第669营也遭到炮击。解放军大炮响起后,时任炮1连连长的“老教官”沈理兴立即下令:“全连官兵,迅速进入战备状态,待命反击。”

  所谓进入“战备状态”,其实就是躲进掩蔽洞。在他的狠抓之下,掩蔽洞修筑得十分结实,炮弹掉在上面也难炸裂掩蔽洞,因此外面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第1连却没有任何伤亡。突然,几名手下跑进来掩蔽洞,报告说:“连长,牺牲惨重啊!”

  “谁死了?”沈理兴马上警觉地问道,“这么严实的掩蔽洞难道还不保险?”

  “我连没问题,我们连没伤亡。”

  “那谁死了?”

  “营长杨谷蔓及第2连连长杨学忠全部中炮,不幸重伤而亡。”

  原来,第669营营长和第2连官兵受到炮击后完全惊慌失措,没有像沈理兴那样果断逃进掩蔽洞,结果,被飞来的炮弹纷纷炸中。死了有什么办法?沈理兴立即“现场讲课”,说:“不按照操作规程办,你们看,就是令人哀痛的结果。”

  解放军这次炮击一直打了190分钟,发射炮弹近4万发,炸得大小金门一片狼藉。直到天黑后,炮击才完全停止。

  炮击停止后,俞大维等人带伤赶回了台湾本岛,然后,组织“国防部”、美军顾问团、炮兵指挥部开了一个金门战况分析会。炮兵指挥部说:“经过我们分析,依弹痕分析及空照图研判,认为对岸共军约有400余门俄制122、152公分口径火炮。”

  这一“研判”立即遭到“国防部”官员反对,说:“共军在沿海有一个火箭团,但未见发射,若合计金西及小金门对岸火炮,至少不低于600余门。”

  虽然炮兵指挥部和“国防部”对对岸解放军的大炮数量有分歧,甚至相差很大,但一致认为“共军”大炮射程涵盖大小金门,且无死角。可是,美军顾问又提出了怀疑,说:“原来你们两家都研判出太武山翠谷为共军炮火死角,这一误判一次就断送了好几名将军的性命。你们的研判到底准不准?”

  结果,对岸“共军”到底有多少大炮和金门诸岛有没有炮击死角,这两个事关金门安危的重大问题都没有结论。

  不过有一事有了结论。经过金门防卫司令部核定,在遭到炮击时,金门第一个下令开炮反击的炮兵指挥官,既不是鲁凤三,也不是庄国华,而是第619营少校作战官卢光义的。

  反击首功怎么成了卢光义的呢?

  卢光义是一个月前才当上炮兵第619营作战官的。作战官,还不是营长,只是负责全营射击指挥的营部军官。在担任第619营作战官前,卢光义有个传奇的经历。

  他本是第619营第3连连长,驻扎在金门外岛,带着官兵负责修筑钢骨水泥的火炮掩体。这搞建筑历来是肥差,他去修火炮掩体,结果把掩体修成了全营的样板工程。营长认为他很有才华,又派他干脆卸职,专门去修学校——军营驻地两所国民小学新校舍。

  人家包工头修一所学校,造价高达120万元之多,他这个包工头却不一样,盘算一番后说:“我每所学校只要台币25万元。”

  卢光义一所学校的造价比人家的四分之一还少了足足5万元!这把长期管建筑的顶头上司惊讶得说不出话来。难道这卢光义会变钱生钱的戏法?自然不会,只是他比其他人少了一些贪心,且胆小——不敢把这近200万近似“天文数字收入”挪入己怀而已。不是他不贪,而是不敢拿,怕背上“贪污”罪名打入囹圄,害人害己害家人。谁知上司却“逼”着他收,说:“经转报金防部司令官批准,发给你每所学校构建用费为35万元,其中10万元为奖金。”

  结果,两所学校以建成,卢光义廉洁的名有了,财也正正当当地发了,大大方方收下20万奖金,和太太几乎美得一塌糊涂。然而,他的好运还没走完,没过几天,上峰来了新任命,升任他为营少校作战官。

  卢光义7月上任,8月23日就遇上金门炮战,没想到战后又拿下一个“首功”,奇迹再次发生,真真切切地应验一句老话:“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

  这次炮战,卢光义本没什么突出的战绩,甚至连鲁凤三那样一半的惊魂都没有。傍晚6时多一点,第619营官兵吃完晚餐,卢光义正无所事事,想去散步。突然,外面“轰隆隆”巨大的爆炸声接踵而来。他跑出屋外一看,只见远处太武山顶端好几百发炮弹爆炸,烟火直升云霄。接着,他又听到各处火炮发射时炮弹的出口声,咋啦?这不是军事演习呀!他立即打电话请示炮兵指挥部,但电话已经中断了。这卢光义倒是个能决断的人,立即决定按照射击图上原先标示的敌炮位主动发起反击。

  他率领官兵跑到阵地后,下令开始对着对岸发炮了。

  按照他自己所说的,是听到“各处火炮发射时炮弹的出口声”后才判断不是军演而下令发炮还击的,也就是说,他是听到其他部队发炮了,才跟着下令开炮反击的,不应该是第一个对解放军开炮的。但事后,金防部还是核定“8月23日受敌奇袭,能主动迅速还击”,“打第一炮,因而扭转战局首功”之人为卢光义。

  这卢光义冥冥之中好像有天神相助似的,凡是好事,是他做的,过劳归他,不是他做的,功劳也归他。在蒋家王朝,如果是将军一级的人物有这等好运,并不奇怪,因为他们可能获得某要员的高度重视,因此重点提拔。可卢光义呢,只是一区区一上尉连长、少校作战官而已!那为什么金门防卫部选定首功为他呢?据说是美军顾问亲自定的。美军顾问为什么定他?无人可知,谁也没法解释。因此,熟悉他的人只能归结于他的“好运气”了。

  9月7日,蒋介石卢光义特颁甲种光华奖章一座。由此,卢光义成为台湾“八二三炮战”“立功英雄”中获奖最高者。

  2.官兵饥饿潦倒时,中共主动宣布暂停射击“八二三炮战”打响后,解放军并没有就此罢休。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和政委叶飞按照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决定,每日下午在5时前后,对大小金门全面炮轰1至3小时,夜间再进行扰乱射击。而蒋介石挨打后,一味忙着与美国人交换战况,对可能的再次炮击并没有警觉。

  8月24下午,金门各岛的国军泰然无事时,突然远处炮弹又呼啸着飞来了,“轰隆隆”地掉在地上就爆炸。解放军像利用太阳西下、国军炮兵瞄准镜反光之时再次发起了迅猛的炮击。

  此时庄国华正在营部。第670营的炮兵观测所及雷达站瞬间就挨了炮弹,在几个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营观测所的无线电天线炸断了,碉堡也被震裂了。庄国华一跺脚:“这如何指挥?!”

  眼看反炮战又要成泡影儿了,他急急中生智,对驾驶员喊道:“开车到各连去。”

  驾驶员叫蓝侵英,赶紧把汽车开出来了。谁知庄国华见着,厉声喝道:“下来。”

  “我下来?”蓝侵英问道。

  “下来,快点!”

  驾驶员一下来,庄国华立即坐了上去,然后让他坐在旁边,自己开车,开始了狂飙。

  原来庄国华也是吓破了胆子,担心驾驶员太年轻,没作战经验,让吉普车被飞来的炮弹炸中。可是全岛弹如雨下。越怕炮弹,越惹炮弹,对岸的炮弹好像长了眼睛,追着吉普车炸。眼看停不能停下,庄国华只好加足油门,发狂似的往前开,开到一个转弯处,才弃车和驾驶员连打好几个滚儿,跑进战壕。

  当他们站起身时,“轰!”吉普车被炮弹打中,起火燃烧起来了。庄国华悻悻地说:“你看,要是跑不快,不被打死才怪呢!”

  “真是幸运,真是幸运!”驾驶员恭维他。

  没车子,庄国华下连队不成了,只好和驾驶兵待在壕沟里,等到炮火完全停止后,才返回驻地。

  这时第692营已经开始了还击,官兵拼命操作火炮,又忙乱又紧张,人人汗水淋漓,衣衫都被汗水湿透了。但是,大炮还击的力度似乎还是不大。

  老蒋用重金买来的美式大炮与解放军的大炮对射,远远没有对方的震慑力,不是打不远,就是炮弹炸不响,哑弹臭蛋特别的多。这样对打,主动权自然落在了对岸的“共军”手中。结果,打来打去,不得不停歇下来了。

  第669营第1连连长沈理兴接到了营指挥所命令:每门炮准备200发炮弹,准备反击“共军”目标。

  沈理兴当即下令手下:“限定一个小时完成任务。”

  副连长的指挥所设在阵地正后方。沈理兴一去,立即发现不妥,说:“按照炮兵操典,知道吗,你这样十分危险,令你速移至连长碉堡地下室。”

  “下一步咋办?”副连长问。

  “没有战斗任务时,叫弟兄们一律在各炮阵地下室待命。”

  但是,当晚上峰并没有下达炮击的命令。

  第二日下午,中共方面再次发起炮击,约一个小时后停息。这让蒋介石十分恼火。

  8月27日上午9时30分,蒋介石亲自指挥大小金门炮兵对准福建“共军”阵地及重要设施,“予以精确猛烈的火力痛击”。这边大炮一响,对岸“共军”当即进行还击。双方炮战90分钟,才停息下来。

  29日,第669营第1连连长沈理兴受命对福建浯屿进行夜间扰乱射击,阻止解放军海上运输补给。当晚,他们发射了照明弹、空炸讯管炮弹和延期信管炮弹80多发,全部是美国进口的好炮弹,每打一炮,就是“飞”出去好几十两黄金。

  这令沈理兴很是心疼。

  第669营的美式火炮是国军最重要的反炮战力量,不仅沈理兴看得重,金门防卫司令胡琏也十分看重,一再交代炮兵指挥官王兴诗说:“必须尽诸般手段保其安全。”

  但是,解放军的炮术十分精妙。要保证这些高级美式火炮的安全,还真不是一件说要做到就能做到的事情。为此,沈理兴等人也是绞尽了脑汁。

  9月2日,解放军在福建围头、塔头炮兵阵地突然以单炮直接瞄准射击,对准大二胆的地下工事进行轰击。第669营各连立即集中火力进行强制射击,靠着群炮压制,才保住地下工事没有受损。解放军的单射战术,使得一些老兵想了滇西抗战时与单炮日军对抗的方法。

  战后一停息,众人就议论纷纷,有人啧啧地说:“单炮战术是我们发明,结果呢,共军学上了,我们自己却丢了!你说我们能不失败吗?”

  “是啊!你们看,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现在我们用大炮,竟然还要花黄金到美国佬那里买,真是气死人!”连长沈理兴也接言说。

  “受制于人,挺可怕啊!还是要科技强国,凡事不动脑筋,当官的就是一死脑筋!”

  众人正在叽叽喳喳时,营长进来了:“吵什么呢?起来,第1连有紧急任务啦!”

  原来炮兵指挥部命令沈理兴率部去压制澳头方向的敌炮。沈理兴于是决定现学现卖,也采取单炮技术去打一场“敌后奇袭”,把国军丢掉的老传统找回来。

  深夜12时,他率领该连一门一五五炮,悄悄地往后宅掩体机动去。谁知沿途遭到“共军”大炮的扰乱射击,流弹四散,官兵拖着大炮惊险万分。本来信心百倍的沈理兴也吓得要死,慌忙率领官兵窜了回来。

  老兵们不禁感慨万分:“折腾十几年,国军炮兵不进反退了,当年战胜日军的单炮战术全丢了。”

  丢了,又有什么办法?岁月流逝,老传统已再也捡不回来了。

  9月8日下午1点半左右,解放军突然分别从围头及莲嶝地区全面向鹊山、内洋阵地集中火力射击。第692营阵地受到两面重炮夹击下,被炸得天翻地覆。营长鲁凤三也被爆炸的硝烟弄成了大黑脸,仓皇之中急忙下令:“全营予以反击。”

  重榴弹炮砸过去,围头方向解放军的炮火被压制下来了。鲁凤三正在庆幸时,左侧“共军”在莲灯地区的二○三、三一三重炮随即对准鹊山的这个连猛烈轰炸起来,“轰——轰隆隆”,炸的那里火光冲天。

  鲁凤三在太武山406观测所看到手下挨打,却无法压制住“共军”的二○三、三一三重炮,心里非常着急,操起电话向炮兵指挥部使劲地喊:“请求上峰制压。”

  他一五五重型榴弹炮还“制压”不了解放军重炮,上峰又不是神仙,如何“制压”得了?求援电话完全白打了。鲁凤三眼看鹊山炮阵地爆烟尘土弥漫,跺脚着说:“该连将全部牺牲!”

  正在他瞪着眼睛盯住那里的时候,不料该连竟然开始开炮了。原来该连官兵被炸晕,几个炮手又被炸弹震醒过来,灰头土脸的,一下子齐声喊着:“豁出去啦!”利用炮击间隙,不断地进出掩体,搬运弹药,冒死开炮。

  傍晚6点20分,解放军又停止炮击了。鲁凤三在鹊山、内洋的两个连伤亡21人,多数掩体被炮弹炸坏。

  蒋介石亲自发动的反炮击不仅无力,反而挨打更多,随即就把金防部炮指部指挥官换了人选。新指挥官邹凯上任说:“打蛇要打头,打仗要攻心。”为了贯彻这个“打头攻心”的思想,他决定采用一个“集中、机动、奇袭”为要诀的战术。

  11日下午4点12分到5点18分,金门炮兵几十门重炮利用双方激烈炮战杂乱声,先进行弹着射击,然后突然延伸射击,奇袭厦门火车站。炮弹飞过去,一时之间,厦门方面火光冲天,解放军火炮顿时全部停止了射击。

  原来,邹凯的“打头攻心”战术是去“奇袭”厦门的老百姓,专打“共军的要害”。这一招不可谓不狠。事后,参加“奇袭战”的鲁凤三乐滋滋地说:“攻心战术就是高!我军仅消耗重炮弹240发,造成的奇袭效果何止千百倍啊!”

  既然“奇袭”有“奇效”,邹凯决定再次进行。炮兵指挥部下令所有可能抽调出来的大炮,包括高射炮和装甲兵炮,全部集中到大、小嶝及角屿去。12日夜,炮兵们利用暗夜,快速地完成了调整部署。

  13日,下午13时30分,布置在大、小嶝及角屿炮兵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发起了“奇袭战”,对着福建沿海的民房和部分“共军”炮阵轰击。为了增强“视觉效果”,邹凯还下令用上了可以助长火焰的黄磷弹。炮弹飞出去后,拖着长长的火焰,煞是好看。

  在大、小嶝及角屿炮兵“奇袭”的同时,第669、第692营鹊山巨炮对着围头方面进行制压射击。在震耳欲聋的炮战声中,沈理兴指挥第1连延伸射程10000码,对着上清地区,实施“奇袭”。

  炮击直到了晚18时才停止。但炮弹爆炸引起多处起火和燃烧,持续一昼夜后仍没熄灭。事后,观测员报告说:“大、小嶝共军火炮破坏严重,林木草地亦成一片焦土,民房摧毁极多,不计其数。”

  邹凯的“奇袭”战,对准民房和老百姓,终于引起了解放军的强烈反应。

  9月21日13时30分,解放军30门火炮集中向阳山阵地猛烈射击,长达3个多小时,落弹5000多发。炮1连终于抗不住了,两座火炮掩体中弹,炸飞上了天,沈理兴的连长指挥所也中弹,幸好炮弹没有爆炸。这沈理兴倒是胆子大得很,竟然登上碉堡顶上察看,说:“系一五五炮弹,无信管,所以没爆炸。”话音刚落,“轰——”,一发炮弹飞来,将另一碉堡上方的厨房炸飞了。沈理兴抬眼望去,“还好,火炮无恙。”可跑过去一看,第3炮班长重伤倒在血泊中,旁边一士兵阵亡了。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