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国军老兵:闻听南京大屠杀江苏士兵掩面痛哭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7-19 17:09:14

  核心提示:一个月后,很多士兵在武汉从广播里听到了日本兵屠杀南京城的消息。那一日,多名江苏籍士兵掩面痛哭。

  本文摘自《新民周刊》2011年第23期,作者:冯志刚,原题:《老兵杨良平的战争与和平》

  战争——70年过去了,他现在是一个93岁的老人。头发花白,纷纷脱落。5月17日,在双方亲属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杨良平来到南京,找到了59年失散的妻子。

  如果有一把“汤姆逊”冲锋枪,杨良平还能扣动扳机,用5秒射光枪匣里20发子弹吗?答案是,他说行。

  正午刺眼的阳光,射向绿油油的稻田。他昂着头挥着右手说:“这种美式枪械,灵便轻巧,一次连射20发子弹,枪管不烫手。”

  杨良平是一名远征军老兵。缅北大反攻中,他在战争最后岁月,用了3年当时最先进的枪械。

  战争——70年过去了,他现在是一个93岁的老人。头发花白,纷纷脱落。枪,救过他两次命。说到枪,他总是能激动。

  时隔74年,这名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到滇缅远征军的老兵,在故乡浙江新昌渡金边村大姐家的院子里,用当年挥动冲锋枪的手势,诉说着那一场场战争的残酷和荣耀。挂在上衣口袋处的4枚战争勋章,相互碰撞,发出“叮当”的响声。

  这是一个老兵的故事。

  8年抗战,74年思乡。这位不孤独的老兵有着怎样的孤独心路历程?

  这是一段老兵和那个岁月有关的记忆。

  5月17日,在双方亲属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杨良平来到南京,并于下午3点在南京一家咖啡厅见到了朝思暮想、找到了59年失散的妻子,演绎了一段人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淞沪会战大溃退:一夜之间部队撤出阵地

  1937年,保卫上海的“江湾战斗”打响,守护上海外围的国民党部队,在艰难抵抗多日后,在日本兵炮火的凶猛进攻下,向上海城撤退。

  这时淞沪抗战已经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在誓死守护上海城的命令下,国民党部队通过巷战等战术避开敌人猛烈的炮火,用子弹射向敌人。

  此时,日本兵伤亡惨重,伺机纠集重兵赶来。

  18岁的杨良平是国民党第71军36师106团307步兵连的“枪手”。8月初,在家排行老二,年仅18岁的杨良平,被从瓜田里拉去做“壮丁”。

  父亲杨老三哭着哀求希望出点小钱贿赂军官,留下儿子,但杨良平拒绝了。“没有吃的不能饿死家中吧?”第二天黎明,他跟着这支部队走了。

  “当时想法很简单,打两年仗就可回来。”谁知这一走就是74年。

  这是一支从浙江绍兴、萧山、温州等地征集来的新兵团,在杭州集训1个月后,淞沪会战打响,这些新战士被紧急调往前线布防。

  战斗在一个中午打响了。日本兵黑压压的像蚂蚁一样,通过河面上的一座桥袭来。国民党军在桥头艰难抵抗。

  遭遇敌人两挺机枪火力攻击后,杨良平所在的连战士伤亡已经过半。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