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张自忠墓建国后被平 陌生人三代护墓碑55年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14 01:57:57

  本文摘自《文史天地》杂志2008年第3期,作者:李德荣 原题:《一家三代护卫张自忠墓碑55年》

  2007年7月7日,“七七事变”70周年纪念日,这天上午,9名原驻守卢沟桥的国民党29军抗日老战士在卢沟桥上举手敬礼缅怀抗日英烈。与此同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首次展出一块红布包着的青石碑,石碑上书“张上将军初葬处,1940.5.16”。张自忠上将的女儿张廉云轻抚墓碑追忆父亲,这动人的一幕,向人们揭开了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块张自忠上将初葬墓碑来自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峪山镇陈家集村陈广华家。55年来,陈广华一家三代人把这块墓碑当成张自忠将军英灵牌位一样护卫,为了珍藏张自忠将军墓碑,陈广华一家人冒着被打成反革命的危险,历经磨难,不为权所动,不为利所诱,最终将张自忠将军珍贵的抗战殉国遗物捐赠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抗战名将墓碑险成垫脚石

  十里长山位于湖北省宜城市汉江东岸,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率领10多万将士在这里与日军浴血奋战,以生命和热血写就了悲壮的一页。

  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进入关键的一年。日本为了把中国变成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力图迅速灭亡中国。5月1日,日军共调集15万兵力,企图突破湖北宜城汉江东岸防线,围歼中国第5战区部队,进一步逼向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

  张自忠上将时任中国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集团军主力部队在宜城市汉江东岸和日军展开了剧烈的拉锯战。日军进攻炮火密集,抗日守军战线不断失守。5月7日,张自忠将军亲率两个团和直属特务营共2000余人东渡汉江,到第一线指挥战斗。

  5月16日,张自忠将军率部在宜城市十里长山与日寇作战,不幸被日军围困,激战中以身殉国。张自忠将军殉难后,其遗体被日军运至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峪山镇陈家集,后初葬在陈家祠堂后面的土坡中。张自忠将军殉国的消息令全军无比悲愤,继任第59军军长的黄维纲率部回渡汉江与敌激战两昼夜,在陈家集寻得张自忠将军的初葬墓并抢出忠骸。黄维纲令部下在张将军初葬处的空墓上立了一块石碑,上刻“张上将军初葬处1940.5.16”。其后,张将军的忠骸被隆重重殓后运往重庆国葬。

  张自忠将军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唯一上将,也是二战中同盟国牺牲军人中军衔最高的人,张自忠将军的初葬墓碑作为抗战历史遗物因此显得尤其珍贵。

  然而,这块墓碑在其后的数十年中历经磨难,多次险些被毁。

  襄阳解放以后,很多墓碑被人们扛走架桥垫路了。张自忠将军初葬墓地建起了粮仓,其初葬碑也不知去向。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