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1年11月开始,新组建的空军歼击机航空兵部队,先后担负起重要地区和城市的防空任务。东北地区主要工业城市的防空任务,由航空兵第三、四、六、九、十五师承担;航空兵第十四、十七师担负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的防空任务;航空兵第十二师在上海,第十六师在青岛,第十八师在广州担负防空任务。
新中国在组建航空兵部队的同时,也加强了地面防空部队的建设,因而使得高炮部队、雷达部队也有了很大发展。一些主要城市和重要目标都配置了高射炮部队。从东北地区东部至上海、广州等沿海一线地区,初步建立了防空雷达情报网,从而在主要地区形成了最初的防空体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防空的重点是东北地区,其次是上海、青岛地区,再就是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在朝鲜战争期间,东北防空区(分为沈阳、安东两个防空区)主要担负保卫东北领空的防空作战,是与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同时进行的,因而也是志愿军空军作战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海、青岛地区,防空任务主要是对付美国军用飞机和国民党空军飞机的侦察和空袭。1950年7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美国军用飞机在中国沿海作侦察飞行以后,美国军用飞机对山东半岛至华东沿海频繁进行侦察活动,并不断入侵上海等地区上空。但由于中国防空体系尚未完善,新组建的航空兵还没有经过海上飞行训练,再加上美机入侵时间相对较短,因此美机在一段时间内未受到应有的打击。
后来,华东防空司令部调整了雷达部署,并加强了飞行员的海上飞行训练。1952年8月,空军在上海组建空军第四军,统一了对上海地区空军部队的作战指挥,并在佘山等地区建立辅助指挥所,进而扩大了歼击机的作战范围。
1952年9月20日5点36分,防空警戒雷达在上海东南133公里处发现美b-29轰炸机1架,高度1500米,直逼上海。5点45分,空军第二师六团2架米格-15歼击机奉命起飞截击。何中道驾驶的长机和李永年驾驶的僚机在崇明岛上空发现敌机时,距美机仅4公里。美机首先用机关枪射击,何、李双机急剧转弯绕到美机尾后实施攻击,从高度1500米一直打到200米,最终将美机击落坠入海底。为表彰飞行员的机智勇敢,空军领导机关为何中道、李永年各记大功一次。
在此后的一年内,空军部队与入侵美机和国民党空军飞机先后作战6次,取得击落4架、击伤3架的战绩。这些空战,多数是在海上低空条件下进行的,有的距海面高度仅100米左右,由于指挥引导正确,飞行员机智勇敢,各项保障得力,因而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从1951年至1953年,空军部队防空作战共出动飞机539批、3419架次,击落美蒋飞机5架,击伤3架。然而,由于空军部队正处于初建阶段,许多条件还不完善,部队战术技术水平还不高,有些战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缺乏经验,先后2次发生战斗飞行事故,损失飞机2架,牺牲飞行员2名,付出了沉重代价。
但是,年轻的空军在战斗中不断成长,经过战斗洗礼,逐步发展成为国土防空作战的重要力量,并为保卫新中国的领空立下了卓著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