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洪学智负责后勤工作。从举国“炒面运动”到利用偏方治疗士兵们的夜盲、夺回属于“志愿军的月亮”,从战役供给到战术供给,在美军每天数百架飞机的密集轰炸下,在遍布定时炸弹的道路上,将军以一线作战式的勇敢精神,出生入死,为前线数十万人提供源源不断的供给,不可思议地建立起了一个“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后勤补给网。1951年底,彭德怀在接受朝鲜最高级的一级国旗勋章后说:“如果真的要论功行赏的话,得勋章的,应该是洪学智。”
1986年,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
洪学智应邀率解放军军事后勤代表团赴美访问。昔日在朝鲜战场上的中国名将,如今已年逾古稀。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莱昂斯上将,不停地打量着这位中国将领,好奇地询问他是从哪所军事院校毕业的。
洪学智答:是从你们的空军学院毕业的……
宾主大笑。美国军人明白,洪学智虽是笑谈却也道出了实情。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人以极其落后的武器装备与世界头号军事强国进行了较量,并取得胜利。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洪学智,就是参与创造这个奇迹的中国将领之一。
1988年,解放军恢复军衔制,洪学智再度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共和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
在烽火中发展壮大的人民军队和日渐成熟的战将,留下了太多太多的传奇。这些传奇和创造传奇的人们一起,组成了中国军队的不朽。
战伤是勇敢者的军功章——贺炳炎:只剩左臂依然冲锋陷阵;彭绍辉:仅存右臂仍然策马驰骋
每一段传奇背后,都标记着一个叫做“勇敢”的符号。
开国上将贺炳炎和彭绍辉,两人仅有两条胳膊:前者只有一条左臂,而后者仅剩右臂。
贺炳炎将军个子不高,性情刚烈,作战极为勇猛,是贺龙麾下的名将。在1935年冬的一次战斗中,将军右臂中弹。没有手术锯,医生用一把破旧的木工锯为他截肢,准备用吗啡为他止疼。将军担心使用吗啡会影响自己日后指挥作战,令卫生员把自己绑在门板上,咬着毛巾,让医生动手。这一手术,锯了两个小时。而术后缺了一臂的贺炳炎,仍保持着他一贯的战斗作风,经常独臂端枪,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