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揭秘抗美援朝板门店谈判之拉锯战内幕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4 01:22:09

  分歧太大,谈判陷入僵局

  美国首席谈判代表、远东海军司令乔埃中将一言不发,时而双手托腮,时而用右手玩弄着两枝铅笔。

  中朝代表也一言不发,南日将军叼着他的象牙烟斗,眼睛盯着乔埃。

  这种高度紧张的精神战,使双方的意志、毅力、忍耐力、克制力都遭受严峻的考验。联络官柴成文悄悄地离开了谈判的会场,直奔“前指”,将会场的僵持状况向李克农作了汇报。

  “李克农眼皮都没有抬,就写了一张字条给柴成文。”秦叔瑾回忆说。

  字条上只写了3个字:“坐下去”。

  当这种“静坐”僵持到132分钟时,乔埃海军中将终于开口说话了:“我建议今天休会,明天上午10点继续开会。”

  “当天谈判结束后,李克农又对第二天的谈判进行了布置。”秦叔瑾回忆说。

  第二天的谈判由朝鲜主持。首席代表南日将军宣布会议开始,双方代表落座。

  一言未发,南日将军又马上宣布休会,全程用时25秒。美国人惊讶地意识到,他们的对手中,有一位高人存在。

  在多次交锋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后,美国人提出“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敌人的大炮和机关枪,也没有占到便宜。”任荣说。

  战俘交换问题成为焦点

  “谁都没有想到战俘问题成为焦点问题。”任荣回忆说。

  按照1949年的《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实际战争停止后,交战双方的战俘应立即释放并遣返回对方。整个朝鲜战争中,中朝军队被俘13万多人,其中志愿军有2万余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俘2万多人,其中美军战俘3193人。

  美国人不愿意将13万多名中朝战俘完完整整地交还回去。他们提出了“自愿遣返”。与此同时,一场血腥的“甄别”运动也在美军战俘营里进行。所谓“甄别”,就是强迫战俘表态,是愿意回大陆还是去台湾。

  “凡是表态要回祖国大陆的战俘,都遭到了他们的毒打甚至是杀害。”任荣说。

  不断地有血案被曝光。志愿军战俘李兰贵写给他母亲的一封信,由于美军的疏忽,辗转传到了志愿军政治部。信上写道:“坏蛋们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了刀子就进行(威胁),谁说‘回国’两字,就打死,割肉挖心,甚至打断筋骨,有好多已被打死,幸而我是残废……”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