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忍辱负重为抗战:让周恩来感动的抗日名将张甲洲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5-30 11:17:33

  富锦是日寇统治的腹地,又是抗日游击队活动的中心。他通过交通员和独立师保持联系,并经常为其输送枪支弹药、衣物等军用物资,忍辱负重地为抗日默默工作。

  一次,时任北满临时省委书记的冯仲云来信,要他买《康熙字典》和“无线电零件”,暗指武器和电台,他通过积极争取过来的李景荫,在伪军大队搞到一部电台和20多支长短枪,由抗联战士用“搬家车”取走。后来他又策反李景荫,带出87支枪,投奔抗联独立师。

  1936年初,他利用县公署教育股长之便,在友道公司给全县中小学生每人做两套制服,收有1万多元。衣服学生都穿上了,但收上来的钱,他一直拖欠着不给友道服装公司,全部买成药品,送到了抗联部队。

  总理哀思念故人

  张甲洲虽很隐蔽,但因来历不明,履历不清,仍引起了敌特警觉。一天下午,日本宪兵队长广野突然盘问他,他矢口否认自己就是张甲洲。

  敌人为放长线,欲调他到佳木斯伪三江省协会任职。对此变故,引起了中共临时满洲省委的重视,1937年6月28日,中共临时满洲省委执委扩大会在帽儿山召开,以张兰生(原名包巨魁)为书记的临时满洲省委认为张甲洲在富锦卧底已4年有余,出色地完成了敌后工作任务,加之敌人对他产生了怀疑,不宜久留。当时抗联独立师改编成11军,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赵尚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提名由张甲洲任第11军副军长,省委采纳了赵、周的建议。

  8月28日,由参谋长李景荫、副官薛华和郭革一带领一支队伍来到富锦县城附近的长发屯。张甲洲派人将油印机、收音机及400套服装转移出去后,于傍晚时分赶到长发屯。副官薛华让他骑马走,他说:“我和李景荫、小郭谈谈,就不骑马了,你们把马带回吧!”

  3人边走边聊,行至离抗联营地七八里的地方,突然遇到下乡收大烟税的伪保卫团小队长刘金贵带的10多名伪军。伪军在苞米地的小路上听到前面有人说话,估计是抗联分子,就胡乱开了几枪。听见枪响,李景荫等人忙挥枪还击,敌人钻进苞米地逃窜了。李景荫回头一看,见张甲洲腹部流血不止,赶快和小郭把他架到高粱地里隐藏起来。李景荫关切地问:“张军长,伤势怎么样?”张甲洲笑着说:“够呛,子弹从小肚子打进去了,皮带也给打断了。”李景荫命小郭快去师部找卫生员抢救。等小郭带人赶到时,张甲洲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已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时年30岁。

  张甲洲的遗体被安葬在头道林根据地,下葬时,11军全军将士跪地大哭。

  1953年1月1日,周恩来总理在松江省委书记李常青和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陪同下,怀着沉痛的心情,走进东北烈士纪念馆。在张甲洲的遗像前,周恩来充满深情的目光久久凝视着这幅熟悉的年青面孔,他静立若松,一言不发,任泪水漫过面颊……

  过了一会儿,周恩来缓缓地对遗像三鞠躬后,饱含深情地说:“甲洲同志,我代表全国人民感谢你!”

  1984年9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胡乔木在给巴彦县党史办的回信中崇敬地叙述:“张甲洲是我在清华时的同学,当时他是党员,我是团员。他是我的领导者,为人非常正直,对党十分忠实,很有能力和魄力。对我教育很深,至今仍极为怀念。他性格坚强、豪爽、热情、果敢,精力充沛,很有活动能力……”

  人民为了永远记住张甲洲,在巴彦为他建起了纪念碑,在富锦市为他修筑了铜像,清华大学为他专设了纪念馆,北京大学将他的名字刻在“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上。

  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张甲洲死了,他还活着,活在人民心中。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