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10日至10月28日,国共双方在锦州至锦西之间的塔山地区进行了激烈的攻防作战。国民党方面总共调集了十一个师的兵力,并得到空军、海军、战车部队的火力支持,进攻解放军在塔山、白台山一线构筑的临时性野战工事。双方在兵力、火力、地势等客观因素上的差距是如此之明显,如果把整个战斗化为军事学院中的一次兵棋推演,双方谁胜谁负不会有丝毫的悬念。
然而实际的战斗进程使以上数据对比显得毫无意义。经过五天激烈的战斗,解放军据守的塔山阵地全线岿然不动。国民党军在付出了6222人伤亡、607人被俘的重大损失之后,不能向锦州前进一步。在此期间,解放军于10月14日11时起发起对锦州的总攻,到15日8时,全歼守军。两周之后,10月28日,由新一军、新六军等部队组成的廖耀湘西进兵团在辽西黑山附近全军覆没。11月2日,沈阳、营口解放。11月9日,最后一批残余的国民党军政人员乘船黯然离开葫芦岛。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全面崩溃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终于轰然倒下。
一、假如如果历史可以改写,让国民党军队一举突破解放军塔山防线,从而产生的种种可能性非常值得回味。
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十五公里以外的解放军攻锦部队。锦西的东进兵团一旦成功地与锦州守军会合,不仅加强了锦州的城防,对仍然徘徊在辽西黑山、新立屯一带的廖耀湘西进兵团也是一个巨大的鼓励。这支部队由新一军、新六军、新三军、四十九军、七十一军组成,清一色的蒋介石嫡系部队,其中新一军和新六军还名列国民党五大主力。这支精锐的重兵集团会积极地向锦州挺进,由东北方面攻击解放军的侧后。解放军久攻锦州不克,东西两路又不能挡住援军,东进兵团一旦出现在锦州攻击圈的侧后,解放军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局面。东野南下时,只带了单程的汽油,后方运输线如果被切断,全部汽车和重武器都会因为没有汽油而撤不下来。如果这样,锦州城会变成第二个四平。不仅一举解放全东北的美好前景将化为泡影,东野全军的安全都会成为问题。
三支国民党主力部队如果在锦州的成功会合,在给予解放军重大杀伤之后成功撤出东北,国民党统帅部就会突然间拥有一支强大的总预备队,这会一举打破1948年年中国共双方形成的战略均势,从而改变中国内战的结局。
1948年11月6日,规模空前准海战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阔战场上打响。在战役的第二阶段,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六十万兵力分别包围了黄维、杜聿明两大重兵集团,还要分兵防御来援的刘汝明兵团。战役进行到了最关键时刻,双方的兵力使用都达到了极限,谁能再投入一支生力军,谁就能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当时蒋介石手里已无兵可调,为了从白崇禧手中要出宋希濂的第二军,蒋与白在电话中几乎对骂起来,白崇禧最后还是扣住交通工具,坚决不再放一兵一卒往淮海战场。此时蒋介石如果能把从东北撤出的主力部队投入淮海战场,中野华野绝不会有能力再抗击一支援军。淮海战役的结果可能会变成杜聿明集团或者黄维集团中的一支得以全身而退。解放军在长江以北地区全歼国民党军的战略企图将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