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2月召开雅尔塔会议和随后谈判中苏条约期间,美苏因有共同对日作战的目标而关系尚好,斯大林在与蒋介石谈判时就不照顾中共的利益。苏联同美英达成了在远东划分势力范围的《雅尔塔协定》,6月至8月同国民党又达成了人称“外蒙换东北”的交易,即以国民党政权承认外蒙古独立为条件,换取苏联承诺将东北只交给国民党政府而不交给中共。从历史事实看,斯大林起初还打算信守这些承诺,有关《雅尔塔协定》、出兵东北和中苏外交谈判内容都未向中共通报,在日本投降后还致电要求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并不能打内战。毛泽东多年间对此事一直积愤在胸,曾指责斯大林在中国犯了“不许革命”这样的大错误。
苏联出兵东北后,同他们会师的并非是有过正式协议的国民党,而是独立自主抢先进入这里的中共武装。出乎意料的相遇,使苏军出现了两面为难的窘境:出于共同的意识形态和多年的友情,一些官兵表现出热情并给予了少量帮助,一些领导人却害怕引发外交纠纷而限制中共部队行动。9月中旬以后,因美国停止战时以租借物资援苏的做法,还坚决不允许苏军在北海道登陆参加占领日本,国民党当局又全面倒向美国,在这种背景下苏联对中共的态度便发生变化。苏军不仅允许八路军部队秘密进入东北,还移交了日军仓库中的许多武器,并许诺只允许国民党官员而不允许其军队进入东北。
10月4日,苏共代表又正式通知中共东北局,他们会把缴获的关东军武器和占领区全部移交。当天中共东北局兴奋地向中共中央报告“友方”的态度是:“已下最后决心,此间家务全部交我。”得到这一消息后。中共中央深受鼓舞,决定从各战略区调30万部队到东北以便接收。进入11月中旬,苏联又在国民党当局抗议下,强令中共军队退出沈阳、长春和哈尔滨以及中长铁路沿线,不再移交武器,还一度中止与中共东北局的联络。从国际大气候看,此刻苏联与美英两国议定下个月在莫斯科召开三国外长会议,有在国际问题上达成妥协的可能,斯大林便担心如过于接近中共会引起国民党及其后台美国的强烈反应。于是,苏方便不惜违背诺言,牺牲中共的利益,来换取国民党和美国政府的好感。如再看看后来的历史,赫鲁晓夫那种背信弃义毁合同的做法,其实在1945年就已初见端倪。
进入1946年初春,美苏在全球开始了新冷战,国民党当局又追随美国掀起反共反苏浪潮,苏联在东北对中共部队的态度便再度热情起来。苏军从东北撤退时,将一批日本武器移交给东北民主联军,并在联合国谴责美国支持国民党加剧中国内战。1947年秋季以后,美苏在西欧形成军事对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又节节胜利,斯大林更增加了对中共援助。不过为避免同国民党政权彻底破裂,苏联在1949年夏季之前没有向中共提供过本国制造的一枪一弹,移交的都是缴获日本、德国的武器,甚至还有美国对苏的租借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