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挑战,缩小国内外渠道价差可自救
国内倡廉反腐运动的推行,使得购物卡、礼品卡等变相消费形式被限制发送,对高端百货业态乃至整体奢侈品销售在短期内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也促进了中产阶级取代高净值人群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面对价格敏感度较高,更精明的中产阶级消费者,要把他们留在国内实体门店,增加他们的购买频率,奢侈品零售商就必须缩小国内外门店的价格差异,以推动庞大的中国本土市场的长期开发。
部分奢侈品零售商已经启动价格调整。2015年伊始,国内市场掀起一拨奢侈品降价的热潮。降价策略推出后引起市场强烈反响,多地门店出现排队抢购,货品售罄,甚至零售商被迫关店限流的情况。世邦魏理仕认为,中国内地市场的萎靡并非市场缺乏需求,一旦国内外价格差距缩小到一定范围,中国消费者在本土专卖店购买商品的需求将会得到释放。
海外代购,价格优势难以为继
随着新兴消费群崛起,商业模式和科技快速创新迎来“新常态”,奢侈品购买渠道也日趋多元化。其中,海外代购大军正在成为中国零售业态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
低价是消费者选择海外代购渠道的最重要原因,通常,同一件商品代购价格比直接在国内实体专卖店购买要优惠20%以上。随着代购渠道规模的形成,其避税模式逐渐引起国家政府的关注,层出不穷的售后服务缺失和渠道冲突也成为奢侈品零售商的重大隐忧。
世邦魏理仕认为:海外代购渠道的规范化、奢侈品牌对商品全球定价的统一及进口商品关税的下调这三大原因将导致代购渠道在价格上的优势难以为继。但一些善于在服务上创新的代购方或将得到发展契机,并有机会蜕变成专业的奢侈品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