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
如果说丰富的人格特征、辩证的战略思维奠定了任正非领导力的基础,那么对于时代的超越则是他卓尔不群最本质的原因。
我们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商业规律,从任何一个维度上看,今天的华为都是充满着危机和挑战的,而任正非要想超越和应对这些挑战必须系统性的处理好几个核心的关系,解决魔咒需要真正的大逻辑,这几个大逻辑是:
制度融合的问题(文明化反):华为作为国际化公司的发展必须解决了东方集体主义和西方个人主义在商业焦点的融合问题,从结果上看,华为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这体现了其价值观的普适性。
东西方文化融合问题(文明化反):这方面任正非继承了毛和邓的国家主义,但更加开放式的融入了西方民主性元素。
市场融合的问题(文明化反):华为应该是中国的大型企业中为数不多的依托全球市场,而非BAT的“全球资本,中国市场”模式。
人性融合的问题(文明化反):任正非带领的华为领导层能够将中国文化基因的员工培养成充满规则意识和民族情怀的国际实干家,这里面对于人性和谐融合的完美解决,不得不归功于任正非本人的经历和情怀。
从上面四个角度看,华为是一家中国商业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种公司形态,共产主义的财富分配体制、资本主义的价值内核、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和基督徒般的殉道价值观,多种文化的多元交融,让华为这个组织平凡中孕育着独特的魅力。
1998年3月,华为通过的《华为基本法》树立了华为“法治文化”的治理精神,也堵住了教条化和世俗化的倒退之门。
2011年12月,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论坛发布了《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篇文章,透露了华为的人人股份制,这个让所有华为人公平拥有的财富机制。
2013年1月14日,华为公司在深圳坂田基地召开了“董事会自律宣言宣誓”大会,华为总裁任正非与华为其他十余位高管一起,面向华为全球的几百位中高级管理者做出了自律宣言。这奠定了华为民主的顶层设计。
以上仅仅是任正非推动制度构建的两个里程碑而已,秉承学者般的严谨、工程师般的较真、政治家的高度、高僧般的操守,任正非无比勤奋和执着的投身于华为多元文明的制度构建。
从财富和文化的角度,华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单纯从制度的角度看,华为创造了中国商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公司文明。
但正如本文开篇中讲述那样,任正非面对的依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笔者的角度看,抛开历史定律的魔咒,现实的五个挑战也是时刻有可能让华为倒下的重要风险:
第一是华为内部对任正非的个人崇拜,比如:消费电子产品的华为手机全国范围内投放的芭蕾舞伤脚的广告来讨好对苦难感同身受的老板,这明显违背消费电子传播常识。
第二是华为在芯片核心加工能力的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台积电等国际公司,时刻受到美国可能制裁的威胁。
第三是被美国市场制裁之后,华为切断了与世界上最活跃的创新市场的纽带联系,这时刻都可能是一个被对手弯道超车的定时炸弹。
第四是华为受制于中国民族主义企业的标签,盲目的爱国情绪反而让华为在越南等市场受到明显的抵制。
第五是中国市场经济退化的风险,大型国有集团的垄断已经让整个民营经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即使华为这样的企业,纵然不怕竞争,但是理论上也是受到非市场化的影响。
以上都是对任正非领导力最强有力的挑战,也是他不得不面对的时代课题。
回归常识来看,掌柜依然认为眼前华为的创新和任正非的努力仍无法对抗开篇的“历史性魔咒”,其中一个迹象是,华为还没有能力承载人类梦想,以及推动生活场景的进化。但可以确信的是,即使华为在冬天中倒下,这个充满生命力的躯体依然可以在春天发出新芽,任正非千金散尽创造的华为是一个商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量子级”的使命、能力、财富、文化的量子信息矩阵。
无需为了批判而批判,我更愿意作为一个旁观者,品读他的苦难与辉煌。看遍天下千秋事,苦难辉煌唱峥嵘。(来源: 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