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两国货币的“较量”加速上行,并在美联储升息、中国定向降准以后越发明显。进入6月下旬,汇率市场行情突变,人民币对美元走出了一波“八连跌”走势。
7月3日,人民币汇率市场出现更大波动。当天上午,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跌破6.70关口。其中,在岸人民币一度触及6.71,创2017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离岸人民币则一度连破6.70、6.71、6.72、6.73关口。
同日,央行行长易纲、副行长潘功胜相继发声表态,称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跨境资本流动大体平衡,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中国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将继续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易纲认为,近期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主要是受美元走强和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有些顺周期的行为。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收支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大体平衡。同时表示,我国将继续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运用已有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的调节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受到两大行长力挺后,人民币汇率大幅反弹。截至7月3日晚间,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再度收复6.65关口,日内振幅超800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夜盘较上一交易日收涨275点,报6.6410,盘中一度跌逾700点。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7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180,大幅上调415个基点。
同日,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人民币汇率经过去年以来的调整,已进入双向波动的合理区间,经济基本面决定了其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可能。作为一个逐渐国际化的新兴储备货币,人民币未来总体上会趋于走强。”
何谓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此前发文称,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是一种“不紧不松”的中性态势。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货币政策取向由紧到松可分为“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和“宽松”五个区间。2001年至2016年末,我国曾在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一季度短暂实施过“适度从紧”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2008年四季度至2010年末实施过两年零一个季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1年起货币政策取向开始定为“稳健”。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区间之内,根据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又可以将货币政策取向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小区间,即“稳健偏从紧”“稳健中性”“稳健偏宽松”。稳健中性就是将货币政策保持在“稳健”区间内的“稳健中性”小区间。
进入2018年,由于国内经济金融领域过去积累的突出矛盾有所显现,加上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整体面临一些严峻挑战和不确定性。同时,强监管引起影子银行业务收缩,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出现回落,银行表外业务回表压力大。在这种内外部情况下,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相比显得略微偏紧,因此中央银行采取了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货币政策在边际上有所调整,贷款增速有所回升,使得货币政策仍然维持了和实体经济相匹配的状态,既没有放水,也没有紧缩,稳健货币政策保持住了中性态势。
当前,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就是要在稳健的基础上,更加审慎、更加前瞻、更加灵活、更加中性,做到不紧不松,以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为目标,更好地平衡稳增长、调结构、抑泡沫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8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