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集结号》:套上美式特技与美式装备的中国地瓜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8-1-2 11:02:10  来源:CCTV 

电影海报

  看《集结号》,很多地方都让我哑然失笑。不能不佩服冯小刚的模仿能力,在中国许多拍摄军事电影见长的导演自呜得意地依样画葫芦地临摹中国军事电影的旧有程式的时候,向以拍摄语言类电影见长的冯小刚却在战争电影的拍摄上,向好莱坞电影学习与看齐。

  只不过这种学习做的有一点过,使得《集结号》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对《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中同样镜头的抄袭与学舌。于是很快可笑的地方显现出来了。

  比如开始的那一场巷战,端着枪的解放军战士,很酷地像美军一样穿街走巷,连男主角张涵予的形象选择,也选择了接近美军士兵的瘦脸削腮的形象。影片中谷子地戴着头盔、回首了望的一个镜头,就像极了《兄弟连》中E连连长的造型与表情。这种在中国影片中从没有出现过的美军的疑似装束风格,正是令我们哑然失笑的原因。

  冯小刚为了使他镜头下的解放军能具备美国大兵的帅气,进行了许多煞费苦心、偷天换日的铺垫。比如,谷子地所在的九连士兵一律带着美式钢盔,打着绑带,端着近似于二战时期美军使用的半自动步枪,板着一个脸,实际上镜头里的解放军的帅气以及与美国大兵的接近,是因为这些解放军战士偷换了国民党兵的服装与装备。而当时国军的装备直接是与美军接轨的。通过这样行头的置换,冯小刚终于可以让影片中的解放军脱胎换骨,成为鹦鹉学舌美军潇洒的最充分的理由。影片还特别作出了一个铺垫,就是谷子地特意向刘团长要求,让他的部队穿着国民党的军装与行头,于是,在后面的两场狙击国军步兵与坦克的战役中,都是一派疑似美国大兵的解放军战士像美国大兵一样,潇洒地进行残酷的战斗。

  冯小刚过分偏爱美式装备,后来谷子地来到矿上,发现矿工们在国民党头盔里尿尿,立刻义愤填膺,说:这里面原来装的是脑袋,你们竟然来尿尿。看到这里,又忍不住让人笑了起来。这个钢盔是国民党的,装的是国民党的军人的脑袋,正是谷子地在战场上宁愿冒着处分,也要杀死缴械投降的那一类的脑袋,怎么这时候,他突然珍惜起这钢盔里脑袋的生命了?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地道战》中的一个镜头,镜头里鬼子扫荡,留下了几个钢盔,里面的一个小村姑,是把那个钢盔一脚踢了多远的,如果谷子地看见了,也要批评那位对钢盔不敬的小村姑了吧。

  有人会说,电影里的特技是韩国人做出来的啊。其实韩国人的战争模式,就是对好莱坞的一次克隆,冯小刚再把二传手韩国人的货色倒卖到中国电影中,其本质上并不能改变电影战争镜头全面向好莱坞电影模式的靠拢。

  在朝鲜战争中,冯小刚也没有让中国军人穿上志愿军的服装,而是扮成了李承晚军队的士兵,于是,为电影做特效的韩国人肯定会觉得有一种特别的亲切。这一段很帅气的中国军人,在韩国特效的大力抬举下,再一次可以大言不惭、明正言顺地模仿《太极旗飘扬》中的韩国军人了。

为什么要称这个电影是“中国地瓜”?说中国地瓜并不是对解放军的污蔑。此语源自于曾经的军旅作家、《红高粱》的作者莫言之口,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军事文学乃至电影一直喋喋不休所争论的问题。军事文学界也形成一种共识,就是中国军人的塑造问题,无法超越于他们自身的地位与身份。而中国军人由农民组成的基本事实,也定调了中国军人注定与全副先进装备打造的美国大兵有着本质的差距。中国军人的农民的内里素质,一直影响到1979年的南疆战事的文学再现中。《高山下的花环》里的主体军人仍是农民出身。所以,由农民决定的中国军事文学主体基调也就是地瓜类文学,在另一种美化的说法下,是“农家军歌”。莫言就直言不讳地说,他也曾经深恶痛绝“地瓜类”军人,幻想过塑造一些接近于美国大兵类的军人,但是最后发现这些军人失去了真实感,后来莫言便以还原军人的“地瓜类”特征为荣,而莫言创作上的一些成功之处,恰恰是他对农民们投身战火之后的原生态的血性的把握与还原。这有《红高粱》为证。

  因此,从没有涉足过军事文学的冯小刚,被美国大兵及它的同盟国(如韩国)军人的吆五喝六的帅呆了的形象所诱惑,欲罢不能地在镜头上,把中国地瓜类军人拉到与美国大兵同样的档次的之后,必然地发现一种水土不服。

  这就是冯小刚在影片开头的三段主要战争场面之后,又重新回到了文戏的中国俗套模式中去。

  撇开《集结号》开头战争场面的耳目一新的感觉之后,影片的主体思想有没有新意?

  恰恰相反,《集结号》的核心故事是一个在中国军事文学以及电影中不厌其烦重复的老问题。这个问题,他不是探讨战争的残酷的问题,不是讨论人性的深刻与背面的复杂性,它探讨的是一种体制下命令与自由的问题。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4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集结号”真实版:为142名英烈正名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