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案件频发,诈骗分子利用“假客服”身份,通过电话、视频、屏幕共享等手段,诱骗老人将积蓄“一键清空”。此类案件不仅让受害家庭陷入困境,也引发了社会对老年人金融安全的广泛关注。
2025年7月13日,浙江临安的一对七旬夫妇在家中接到一通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客服”,声称其名下有一笔“扣费”业务需要处理。为了安抚老人的情绪,骗子还主动提出可以帮助其“取消”该业务,并引导老人进行视频通话。在通话过程中,骗子利用“屏幕共享”功能,远程操控老人的手机,获取其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并迅速将老人账户中的50万元养老积蓄全部转走。事后,老人发现钱款不翼而飞,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类似事件在多地均有发生。2025年6月14日,杭州一位69岁的王女士(化名)接到自称“拼多多客服”的电话,对方谎称其开通了“每月自动扣费两百元”的保险服务,并以“协助取消”为由诱导其下载“闪议通”APP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在屏幕共享状态下,骗子窥探并盗取了王女士的银行卡信息,短短一小时内便将账户内的75.2万元积蓄全部转走。幸运的是,警方及时介入,成功冻结了部分资金,避免了更多损失。
更令人震惊的是,2025年7月29日,长沙一位张奶奶也遭遇了类似的骗局。骗子冒充“拼多多客服”,谎称其开通了“每月扣费两百元”的保险服务,并以“协助取消”为由诱导其下载“闪议通”APP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在屏幕共享状态下,骗子迅速获取了张奶奶的银行卡信息,并将账户中的42万元全部转走。此类诈骗手段之所以屡屡得手,主要是因为骗子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冒充权威平台客服,制造紧迫危机,诱骗受害者下载具有远程控制或屏幕共享功能的非法APP,从而实现对账户的全面控制。
面对这些新型诈骗手段,警方多次提醒公众:正规平台绝不会通过电话要求用户远程操作或提供验证码,任何要求下载非官方APP、开启屏幕共享功能的指令都可能是诈骗陷阱。此外,老年人应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来电,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联系银行或公安机关,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除了电信诈骗,近年来还出现了以“养老服务”“养生卡”“投资理财”等名义的养老诈骗案件。例如,2018年,江苏爱福家养老服务机构以“免费住养老院”“高回报投资”等为诱饵,诱骗数万名老人投入巨额资金,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人去楼空,导致大量老人血本无归。类似事件在多地均有发生,反映出部分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实施精准诈骗。
面对日益猖獗的养老诈骗,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同时,子女也应多关心父母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念,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落入诈骗陷阱。正如一位反诈专家所言:“老年人的财产安全,不仅关乎家庭幸福,更关乎社会稳定。”
电信诈骗手段不断升级,假客服、屏幕共享、高息诱惑等手段层出不穷,给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年人的金融安全,加强反诈宣传,提升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切实守护好他们的“养老钱”。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