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学等单位,在海南白沙县金波乡石碌河上游支流的南或河北岸,确认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这是海南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将海南岛人类活动的历史追溯至约两万年前。
此次发现的南或河遗址是旷野类型的文化遗存,其出土的石制品具有南方砾石石器文化的传统特征,但又与东南亚和平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显示出独特的自适应性。根据考古专家的分析,这些石制品包括石核、刮削器、砍砸器等,表明当时的人类可能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并利用当地的石英岩原料制作工具。
南或河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海南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还为研究海南及东南亚地区的人类起源、迁徙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据。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超荣介绍,这一发现表明海南岛在旧石器时代可能已有古人类活动,并且这些人类可能通过简单的船只从华南大陆跨越海峡到达海南。
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由国家文物局批准,从2024年9月至2025年12月进行。考古队通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和试掘,共发现了大量石制品堆积层,并初步确定遗址年代为晚更新世晚期,距今约2万年至3万年。此外,遗址中还发现了部分动物骨骼和炭化植物遗存,为研究当时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提供了更多线索。
南或河遗址的发现也对理解中国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分布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此前,海南岛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多为洞穴遗址,而旷野遗址的发现则进一步丰富了海南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内涵。例如,昌江黎族自治县的钱铁洞遗址也曾发现大量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但其年代稍晚于南或河遗址。
专家指出,南或河遗址的发现不仅有助于揭示海南岛在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模式,还为研究全球范围内早期人类迁徙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随着更多考古工作的展开,我们有望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期海南岛乃至东南亚地区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此次考古成果也引发了公众对海南史前文明的关注。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表示,南或河遗址的发现标志着海南考古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未来将继续加强对该遗址的研究,并计划将其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南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为研究海南及东南亚地区的人类起源、迁徙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海南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也为全球人类文明起源研究贡献了重要的一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