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与美国签署矿产协议备忘录:经济合作还是资源争夺?框架敲定背后的地缘博弈

2025年04月18日 09:19:29  来源:综合
 

  2025年4月18日,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在社交媒体宣布,乌克兰与美国正式签署关于矿产协议的备忘录,确定两国团队的工作框架,并重申尽快完成协议文本修订及议会批准程序。此举标志着历时数月的谈判取得阶段性进展,但协议背后暗藏的地缘政治博弈与经济利益争夺引发广泛关注。

  根据备忘录内容,双方将设立一项联合基金,乌克兰需将本国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未来收益的50%注入该基金,美国则通过基金获得优先开发权,并将部分收入用于对乌克兰的“再投资”。值得注意的是,协议未提及美国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承诺,也未包含此前争议的5000亿美元直接注资条款。部分报道称,美国最终可能控制乌克兰多达60%的资源收益,但这一数据尚未得到官方确认。

  此次协议的谈判过程充满波折。自2024年起,美国持续施压乌克兰接受矿产协议,特朗普政府多次以“援助回报”为由,要求乌克兰以资源开采权换取支持。2025年2月,美方被曝提出更苛刻条件,要求乌克兰将所有自然资源收益转入由美国公司管理的基金,并威胁若乌方拒绝将“面临严重后果”。乌克兰外长瑟比加坦言,谈判气氛一度“高度对立”,甚至因协议草案分歧导致泽连斯基访美行程推迟。

  国际社会对协议反应复杂。欧盟同步向乌克兰递交了矿产合作协议,强调“互惠原则”以抗衡美国影响力,波兰总统杜达呼吁乌克兰自主决定合作对象。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表态支持美国在俄占区的投资,试图借此分化美乌关系。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此举不仅旨在争夺锰、钛、石墨等战略资源,更试图通过控制乌克兰矿产强化全球供应链主导权。

  争议焦点在于协议对乌克兰主权的潜在侵蚀。最新草案显示,美国要求获得乌境内所有矿产及油气资源的优先开采权,包括俄罗斯控制的诺沃波尔茨克锂矿床——该矿占全球储量的20%,但目前处于俄军掌控下。乌克兰舆论批评协议形同“殖民条约”,美国智库亦承认该协议在国际上被视为“海盗行为”,但强调这是基辅获取美方支持的“必要代价”。

  对美国而言,协议具有双重战略意义。一方面,乌克兰拥有全球5%的矿产资源,其锂、稀土等关键矿产对新能源产业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资源协议为国内政治加分,同时为与俄罗斯谈判增加筹码。华盛顿智库库恩洲政策分析中心指出,美国可能以乌克兰资源为杠杆,迫使俄方在领土问题上让步。

  乌克兰的妥协背后是现实困境。持续多年的俄乌冲突导致经济濒临崩溃,2025年初乌方外汇储备仅能支撑三个月进口。尽管协议被批“丧权”,但泽连斯基政府视其为获取重建资金的唯一途径。乌外交部发言人蒂希透露,美国已冻结价值610亿美元的援助拨款,迫使基辅在资源主权与生存需求间作出抉择。

  协议后续落实仍面临多重障碍。根据备忘录,双方需完成文本修订、正式签署及议会批准流程。乌克兰最高拉达部分议员已表态将抵制协议,认为其违反宪法关于资源主权的规定。此外,俄乌冲突持续及关键矿产区控制权问题,可能使协议沦为“纸上蓝图”。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预测,协议实际执行将受地缘风险、开采成本及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制约。

  这场“资源换援助”的交易,折射出乌克兰危机下小国的生存困境与大国博弈的冷酷逻辑。尽管乌美宣称协议将“惠及两国人民”,但其长远影响可能重塑东欧地缘经济格局,并加剧美欧俄在资源领域的竞争。随着协议进入议会审议阶段,乌克兰国内的政治角力与国际社会的战略博弈或将进一步升级。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