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下 “伪科技公司”富士康走向何方

2018年06月28日 16:42:47  来源:长江网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图为富士康深圳工厂)

  6月8日上市以来,顶着富士康帽子的工业富联连跌数个交易日,市值蒸发超过1500亿,逼近破发,一时之间恶评如潮,主打的“工业互联网”遭批是用来“割韭菜”的伪概念。

  同时,中美贸易战正是焦灼,富士康美国总部却赫然宣布成立,郭台铭同特朗普更是眉来眼去,传闻特朗普要出席总部成立仪式。有股评家指出:在中国大陆人口红利减少、代工模式无力维持的背景下,郭台铭割下A股股民最后一把韭菜,而“韭菜”转移的目的地则是美国!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跌跌不休的工业富联)

  编造概念割“最后一把韭菜”

  “工业互联网”是富士康为上市编造杜撰出的概念,同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概念相比,落后且没有理论依据,也与富士康的实际情况不符。有专家质疑:所谓“工业互联网”,不就是机器之间的互联互通吗?这是任何规模化的工厂必须具备的IT系统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特别的价值。

  虽然富士康自称,“工业互联网”指的是“全球领先的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精密工具及工业机器人专业设计制造服务商”。但工业富联的财务数据显示它仅有4.48%的利润率,在2015年至2017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低至1.75%、2.01%和2.24%。如此低的利润率与研发投入,根本不可能支持从代工厂向所谓“工业互联网”转型。

  还有一个矛盾的数据是,为摆脱股民对代工厂的质疑,郭台铭曾表示未来10年计划用机器人代替80%的工人。但是工业富联招股书显示,其工业机器人产能、产量与销量已经连续三年下降,报告期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从6600个下滑至3500个,销量从6100个下滑至3500个。

  目前,大陆人口红利已经不断减少、人力成本不断提高,仍然依赖廉价劳动力代工的富士康前途堪忧,这也是富士康模式走向消亡的必然结构因素。数据显示,大陆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3年见顶,此后逐年下滑,代表老龄化数据的人口抚养比则在2011年见底回升。这意味着大陆人口红利正趋于消失,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代工模式步入尾声。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转型的投入并未见着,人口红利又在衰退,代工模式必然走不通。在这个时间点选择A股上市,拿着中国大陆股民的钱,郭台铭究竟是何居心?钱又投入了哪里?

  拿中国大陆的钱投资美国

  政治与经济密不可分,富士康在大陆的成功与其台企的身份密切相关。尽管富士康对大陆相关行业造成挤压,但出于统战,过去大陆官方还是力挺郭台铭。然而商人终究逐利,一方面郭台铭通过A股上市,试图割最后一把“韭菜”,同时又与特朗普眉来眼去,这在中美贸易战爆发时期显得格外刺眼。

  近日,富士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购买了一栋七层建筑,作为富士康的北美新总部。去年,富士康宣布计划在威斯康辛州投资100亿美元兴建一家生产LCD面板的工厂,预计最初将雇佣3000人,未来会雇佣13000人以上。更惊人的是,郭台铭同美国政府承诺的员工平均年薪达到38.75万美元(约36万元人民币)!这也是郭台铭兑现此前对特朗普的承诺。特朗普还对郭台铭表示感谢,认为这对“美国制造”意义非凡,甚至准备出席富士康总部开工仪式。

  有媒体质疑,打着“工业互联网”招牌的富士康,登陆A股吸金,但留在中国大陆的依旧是陈旧的代工厂,真正的高科技技术、资金其实投入了美国,给美国员工发远远超过大陆工人的工资!在LCD面板产能过剩的当下,富士康在美国重金投入,只会让大陆本土京东方等面板厂商的日子更加难过!

  依靠“伪概念”拿着从A股融到的钱,不切实思考如何转型,却在美国大兴土木,只能愚弄A股股民一时,却无法愚弄一世。大陆政府也会看清富士康的本性,而这正是工业富联股票节节下滑、未来前景亦不佳的深刻原因。富士康与工业富联的股票是否还值得信任?相信看完此文的读者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