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娱乐生活>电影电视>电视资讯>

“说聊斋” 青春偶像取代了恐怖(6)

来源:中网资讯娱乐 时间:2015-05-18 18:58:41

  网络辩论自然无果,但从播出一周后该剧的网络热度可以看出该剧的关注度正在不断飙升,单日的网络播放量呈3倍递增,播放总量已突破2.5亿。在良心的制作和浙江卫视平台资源的利用下,口碑攀升的《聊斋新编》之热度必然会持续走高。

  时值该剧原作者蒲松龄先生逝世300周年,历时两年打造的《聊斋新编》在当下播出,正是因为浙江卫视与出品方达成的一个纪念蒲松龄300周年“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概念。而这句话出自习近平主席去年十月在文艺座谈会上所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历史长河中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献巨著繁如星河,《聊斋志异》自然也是其中一部,制片人裘立新称:“不能将每一次传统著作的再创作定义成缺乏创造力,将这部剧定名叫《聊斋新编》的原因就在于它大部分是‘新’的,因而更适合新一代年轻观众更有兴趣了解;作为聊斋系列第四部它的是‘旧’的,是坚持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两个单元顺利落幕后,也有资深聊斋迷发表长文力挺《聊斋新编》称:“拍出纯正聊斋味,抓到了东方神话的灵魂”。

  但凡了解聊斋的人都知道,蒲松龄撰写《聊斋志异》的重要主题之一就是对腐败弊端的批判,也被郭沫若评价为“讽贪刺虐入骨三分”,因而难免就有外界解读《聊斋新编》此时的播出,是在跟政府反贪腐的猎狐行动遥相呼应、加油助威。这样的解读虽不置可否,但似乎让《聊斋新编》显现出更加深刻的意义。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刘红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