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电视剧春秋交易会上,还是在各媒体的开年预测中,新丽传媒出品,黄澜任制片人、申捷编剧、姚晓峰导演的《虎妈猫爸》都被冠以“剧王”的名目。享有同等待遇的还有郑晓龙导演的《芈月传》。两部剧都是大明星、大制作、出身名门、市场追捧。但“剧王”这个词委实用滥了,渐渐沾染土豪的气息,似乎只是买家卖家傻有钱,乱花钱。它更多地成了一个营销噱头,与品质的关联度已经不大。
不管叫不叫“剧王”,《虎妈猫爸》的业界关注度和大众期待度都极高。在这部剧开播当天,我曾在影视独舌上提出了三个问题:1,盛名之下,品质能符吗?2,省级卫视三、四月份收视低迷,能力挽狂澜吗?3,两星时代卖出四星的价,当下的电视剧市场究竟能容得下多大体量的剧?如今,这部剧播了四天,真容渐显,影响力放量,走势和成长性已见端倪。
名气是把双刃剑。对于做生意来说,名气就是生产力、号召力、黄金机遇。但对于后评价来说,知名度越高意味着期待值越高,期待值越高就意味着收获美誉度越难。有太多内功一般的作品事先收获不虞之誉,事后遭到求全之毁,最后小马拉大车,寸步难行。而那些影视黑马,总是在人所不知的角落里突然杀出来,瞬间抢占舆论高地。
《虎妈猫爸》热播独自挑大梁
《虎妈猫爸》绝对是名声在外。赵薇的天价片酬,新丽的大剧战略,《大丈夫》的制作班底,刚好又赶上“一剧两星”政策发布的当口开的机,完全是一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架势。在被业界口口相传了一年之后,这部剧终于在东方卫视和天津卫视闪亮登场。有多少人拿着测量仪检验它的成色,实在是难以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