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娱乐生活>电影电视>电视资讯>

《自杀俱乐部》呈现黑色幽默的极致反思(2)

来源:中网资讯娱乐 时间:2015-04-07 17:29:26

  作为一部黑色喜剧作品,片中采用了大量看似荒诞的设定,突出讽刺意味。一开始天台上的“按时跳楼”,象征着部分自杀者通过求死而向新生的心态,小丑暗指求死本身的荒谬,同时借由带来欢笑的小丑化身为死亡的推荐人,增强短片的戏剧色彩。

  整个自杀俱乐部的构成骨架完整,业务方向明确。通过仪式感极强的死前准备,一段段通过每位自杀者,拆解出自杀高发的几个重要引诱,为爱、为情还是为理想,归根接地是因为孤独,当几位自杀者聚在一起时,本该悄悄靠近的死亡变得渐行渐远,愚人码头上的戏份构成了整个短片的高潮,向死者因傻子的死而弃死求生,借着出现了杀青画面,剧中剧的双重结尾,进一步推升了作品本身带来的诙谐意味。

  诡异的自杀仪式结合北岛诗歌《回声》的独白,为死亡徒增了一丝苍凉,同时也暗示出了整个作品对死亡的解读。在回声虽然阐述了“送葬式”生存的悲凉,但亦引出人们对生的渴望,“你走不出这峡谷,因为被送葬的是你”,当死亡或是麻木的生存成为既定的形态,那么一切将成为不可逆的悲剧。

  虽然整个故事看起来颇为荒诞不经,但却有着现实的缩影,导演赵曦夕在拍摄前,调研了很多关于自杀者的真实信息,通过整合浓缩到这部半小时时长的微电影作品中。不懂死亡更未曾想过死亡的傻子死了,四位预备自杀者却都活着,对于死亡而言,亲临死亡的死者一无所知,旁观者的冲击是最大的,这样的冲击,似乎在暗示那些正在求死的人,生是一件多么值得珍视的事情。

《自杀俱乐部》呈现黑色幽默的极致反思

  关于生死,我们需要重新思考。

  我很早以前就有一个点子,一群人在一起结伴自杀,其中想自杀的人最终没有自杀,不想自杀的人反而意外死亡了。这表面是一个有些讽刺的设定,但是基于此,我更想去探究他们为什么死亡,人们对死亡的态度,所以有了这个作品。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刘红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