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妻子病情刚略有好转,就催促他说:“我装了假肢能照顾好儿子,山上比我们娘俩更需要你,快回去吧!”说完,还挣扎着站起来走两步给他看。杨富祥含泪赶回中队,为妻子种下这棵“许愿树”,祝愿她早日康复。
“这些年,总队党委考虑到杨富祥的家庭困难,几次想把他调回西宁,都被他谢绝了。”说起自己的“爱将”,支队政委贾振雄眼眶湿润了。在中队,每一棵树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人落泪。
炊事班上士申保卫在营区种的是家乡的香椿。2013年2月,当他得知父亲肝癌晚期病危时,正值大雪封山。战友们用铁锹为他铲雪开道,当他乘汽车、转火车赶到河南老家时,父亲已经撒手而去。
归队时,申保卫带回一棵父亲最喜爱的香椿树,种在哨位旁。尽管这棵树同样没能活下来,可他觉得父亲没走,一直在看着他。
今年3月,四级警士长马全林收到妻子的第4份离婚协议书。
扎根昆仑
老兵有泪,但没有哭。结婚6年,马全林的妻子一人在老家照顾老人、抚养孩子、务农劳作,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了十几岁。看着别人花前月下,里里外外有个顶梁柱,而自己的男人却帮不上一点忙,她难免心生怨气,已经3次提出离婚。年初,妻子换灯泡时小腿摔伤,没能按时去幼儿园接孩子,女儿躲在教室角落里哭成了泪人:“妈妈,别人都说我没有爸爸!”此情此景,让她终于绝望了:这种日子,真的没法过了!
马全林带着在部队立功受奖的证书,心急火燎赶回家中,想以此劝说妻子。然而,看到伤势未愈的妻子,挽留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他能理解妻子的苦衷。两人默默走进民政局大门,出示结婚证时,妻子看到马全林挎包里的一大摞立功受奖证书,她再也控制不住了,边哭边捶打着丈夫:“我不想离了,咱们回家,给孩子做饭!”
昆仑山隧道美图
今年“五一”小长假,马全林的爱人带着孩子来到昆仑山哨卡,在丈夫种的杨树前,一家三口照了张“全家福”。“看,就是这张。”马全林打开手机里的照片让记者看,脸上满是笑容。
在中队门前的山坡上,有一棵刚刚种下的小白杨,树干上裹着一层挡风的塑料布,这是战士罗昌强祖孙三代种下的“同心树”。小罗的爷爷和父亲先后参加过青藏公路整治改造和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建设。上个月,他们辗转来到哨卡,三代人迎着寒风种下这棵树。罗昌强抚摸着小树,口中喃喃自语:“小树啊,小树,请你见证,我一定握紧父辈的接力棒,把天路守护好!”
这几年,中队官兵几乎每人都种下了一棵树,在心中绽放生命的绿荫,忠诚地守护着天路的平安。中队组建9年来,官兵累计武装巡逻2万余公里,有效处置铁路落石、铁轨冰冻等重大险情230多起,救助遇险群众6300多人。
“那年我来到昆仑山下,当兵走上云端的哨卡,任寒风吹过绿色的记忆,让雪山见证信仰的海拔……”离开中队前的那个晚上,哨所的夜很静,听官兵唱起队歌《云端哨卡》,记者无限感慨:他们的青春世界没有绿色,要是这些树都重焕生机那该多好。次日清晨,又一场雪不期而至。官兵站在高高的哨卡向我们挥别,汽车渐行渐远,朦胧中,记者仿佛看见,他们的身影化成了一棵棵挺拔的“英雄树”,把绿荫播撒在昆仑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