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瞭望>

蒙古四名美女同嫁一夫 做男人实在太性福了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1-14 10:30:02

  贺希格想给琪琪格稳定的生活,带琪琪格回中国之前,他觉得妻子很快适应新环境,他是蒙古族,和妻子语言相通,两人都是大学毕业,可后来他才发现,异国间的种种不同,在生活里碰撞。

  领悟“中国式迂回”

  这些年,琪琪格对中国食客“埋单如打架”的场景已不再惊讶,“他们可能都不想付钱。”

  首先是饮食。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

  蒙古的饮食,除了传统的焖面和包子,更偏西方,喝咖啡,吃甜点,用刀叉。刚开始摆弄筷子时,琪琪格又笑,又皱眉头。

  性感的蒙古姐妹花

  琪琪格不吃炒菜,“带她吃宫保鸡丁,回家就吐了。吃内蒙古的火锅,她也吐。”贺希格说,如果是糕点、面包和火腿,妻子一日三餐不换样都愿意。媳妇的拿手厨艺是蒸包子,“可我吃不惯,肉太多,油太大。”

  为解决饮食上的差异,贺希格和妻子决定轮流做饭。

  比起饮食,更让琪琪格不能理解的,是丈夫和一些中国人处事的方式。

  初来中国,贺希格在购物上的“大手大脚”、挑三拣四,总让琪琪格发火,“明明东西都一样,他偏要买贵的。”

  渴望嫁到中国的蒙古女孩

  贺希格不断解释,卖50块的名牌衬衫是假的,羊肉串可能不是羊肉,专卖店更让人放心。琪琪格说,在中国生活10年了,她仍分辨不出东西的真假,为减少争吵,购物成了丈夫的专利,家里吃的肉都要从乌兰巴托带。

  开蒙货商店的琪琪格觉得中国人喜欢迂回。“比如买东西爱讲价,一包糖我报实价,卖15元,很多中国顾客讲价,我不同意,人家不买账;别家叫价20元,降价5元卖了,这不是一样吗?”

  贺希格劝她把价格先升后降,琪琪格使劲摆手,“15元就是15元。”

  琪琪格也不懂中国人的“餐桌文化”。一次在餐馆,柜台前的吵嚷声让琪琪格扭头:几个男人拿着钱包互相推搡,丈夫告诉她,几个人抢着付钱呢。这让她吃惊,“付账还有抢的?如果谁也没说请客,AA制不就好了?”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