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瞧不上赵本山,认为他的小品低俗、缺德。对此观点,笔者认为是不客观的。到底是谁要扼杀他?
下图为赵本山历年上CCTV春晚的作品,如果全面的看他这20年来的作品,明显可以看出风格的变化。赵本山刚上春晚的头几年(1990年《相亲》、1991年《小九老乐》、1992年《我想有个家》、1993年《老拜年》),讲的都是老百姓的家长里短。体现了他刚刚露头时谨小慎微的态度。
其后几年,赵本山站稳了脚跟,底气十足,其作品明显贴近现实、贴近政治、针砭时弊——
1995年《牛大叔提干》,讽刺大吃大喝、吃拿卡要之风;
1996年《三鞭子》,其主题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1997年《红高粱模特队》,歌颂了农民,“劳动是最美的”;
1998年赵本山作品《拜年》
1998年《拜年》,讽刺了拉关系、走后门、搞裙带之风。诸位如果不信,在网络上可以搜到相关的视频,你们可以去看看,看看那时的赵本山是不是低俗、缺德再加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