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市场调节价是2013年民航客运定价改革提出的方向。当年10月民航局和发改委发布文件,允许31条航线开始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不设定价上下限。
根据文件,当时公布的航线不仅包括广州、上海、北京与各自周边省份(如辽宁、湖南、安徽等)省会城市之间的航线,甚至包括不相邻的省份之间的航线(如上海-武汉、北京-杭州等)。业内人士当时曾对记者表示,这些航线的共同问题是涉及的城市都在京广、京沪等高铁沿线,并且距离多在1000公里以下,面临高铁、动车分流客源的压力。
而第二批涉及航线数量众多,101条航线并非全部是因为这一原因。配发的航线表显示,这101条航线中既包括郑州-太原/西安、南昌-武汉/合肥/杭州、贵阳-成都/南宁等省会城市之间的航线,也包括周边各省的三四线城市前往厦门、大连、桂林等各省次中心城市的航线——其中很多航线连接的城市之间还没有高铁。
算上第二批航线后,全国已经有132条航线的机票价格是由航空公司自主定价,但这相对于中国全国航线的数量还非常有限——根据民航局去年发布的统计公报,2013年全国共有2876条定期服务航线,其中国内航线2449条。推算下来,采用市场调节价的航线仅仅占到5.3%左右,仍然有大量航线的机票需要按照政府指导价来制定价格。
2004年,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制定了《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确定航空运输企业在境内销售执行的各航线公布票价基准价为平均每客公里0.75元,并实行浮动幅度管理,规定“票价上浮幅度最高不得超过基准价的25%”。民航局每年年初会更新采用政府指导价的航线目录,但这一基准价计算方式过去十年并未调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