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包钢集团尾矿坝的设计寿命,只能服役至2025年。为此,包钢集团目前每年还投入2000多万元,对东矿区压缩开采规模,并区分矿种分别爆破、运输、就地堆放。此外,包钢集团加大外购矿用量同时,还加快了稀土、钍等矿种含量相对低的西矿区铁矿的开发步伐,去年6月每年300万吨的选矿厂已经破土动工,目前土建基础设施已经完工,设备招标也已大部分完成,预计年内将完成主厂房封闭建设目标。
包钢集团还启动了稀土、铌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项目,项目计划投资6.9亿元,主要研究稀土、铌、钍等资源的回收技术、尾矿干堆技术。作为配合工程,去年投资额达11亿元的白云鄂博矿区至包头的铁精矿矿浆管道运输项目也已进入实施阶段,这一项目建成后,包钢集团将在白云鄂博矿就地采、选铁矿,然后将铁精矿通过管道输送到包头冶炼,从而实现共生矿原地堆积保护。
马莹介绍说,近年来,包头稀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还与包钢集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究了提取钍和铌的技术,目前已获得突破,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基础已基本具备。
但是,保护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例如,维护尾矿坝、搬迁移民,以及在矿区就地堆放伴生矿石、建管道运输精矿等项目,投资额巨大,加上每年环保部门对尾矿坝的污染罚款,包钢集团作为一家企业承担资源保护的任务独臂难支,仍需要国家在资源勘察、保护、研究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此外,共生资源实现工业化生产后,国家回收等工作也需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