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热点话题>

一座战略资源宝库的命运之殇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时间:2009-02-26 09:48:56
采贵弃贱现象,在矿产开发中比较多见。然而,长期以来,战略资源宝库内蒙古白云鄂博巨型多金属共生矿却处于“采贱弃贵”的开发状态,丢了“金豆”捡了“芝麻”。

    记者采访了解到,自上世纪50年代起,白云鄂博矿主要作为铁矿利用,大量珍稀战略资源被堆进尾矿坝。“买椟还珠”式开发不仅透支着矿山的寿命,战略资源的保护形势也极为紧迫。

    “稀土之乡”“中国铌都”

    提起白云鄂博矿,国外稀有金属产业界、尖端科技界的许多人会心生嫉妒。

    早在1927年,我国地质学家丁道衡就发现了白云鄂博矿。但是,持续至今的勘查,仍未完全揭开这座世界罕见多金属共生矿的神秘面纱。

    据包头钢铁集团提供的资料,目前在白云鄂博东、西矿区5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勘探出矿物170多种,其中探明铁矿14.6亿吨、稀土氧化物约1亿吨、铌氧化物约660万吨、钍氧化物22.42万吨,其中稀土储量占全球的58%以上,由此奠定了我国稀土资源在全球的垄断地位。同时,铌矿储量为全国第一位,“核材料”钍占全国储量的77%以上,“稀土之乡”、“中国铌都”等美誉名不虚传。

    据包钢集团总经理司永涛介绍,矿区内铜、萤石、锰等矿产也非常丰富。随着勘探深入,白云鄂博矿区还可能进一步扩大,矿产储量还将增加。

    作为“一五”重点工程包钢的配套项目,为满足当时国家的钢铁需求,自1958年起开始在白云鄂博采铁矿。据包头稀土研究院原院长马鹏起教授等专家介绍,最早铁矿石每年只开采几百万吨,近年来随着包钢产量成倍翻番,目前年开采量已达1200万吨左右,2009年包钢1000万吨钢产能全部达产后,预计开采量还将增加。

    记者了解到,2008年,包钢集团的钢产量已增至983.9万吨,同比增长11.32%。同期,白云鄂博矿的采剥量也达到4148.98万吨,共生产铁矿1205.7万吨。

尾矿堆成世界级稀有资源矿山

    因包钢集团主要采选铁矿、回收少部分稀土,长期以来,绝大部分共生的稀土、铌、钍等矿产只得堆进尾矿坝。

    据包钢集团提供的资料,目前尾矿坝面积已达11平方公里,储存尾矿1.5亿多吨、水1700多万立方米。与原矿相比,尾矿所含的稀土平均品位已从6.8%提高至8.85%,铌矿、钍矿品位也都呈富集状态。

    稀土是被誉为高科技时代的“新材料之母”,铌、钍也分别应用于冶金、航空航天和核能等尖端领域,都是宝贵的战略资源。马鹏起介绍说,目前包钢尾矿坝中仅稀土矿就有1300万吨左右,超过全球第二大的美国芒廷帕斯稀土矿的储量,是全球唯一的人工堆积大型稀土矿,并且每年还新增稀土矿50万吨左右。加上尾矿坝中的铌、钍等资源,包钢尾矿坝的战略价值、经济价值已难以估量。

    包头稀土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许延辉、副总工程师马莹等专家分析说,相对于铁矿,白云鄂博的稀土、铌、钍等战略资源非常稀缺,经济、国防价值巨大。

    记者实地采访时发现,近年来随着包头经济迅速发展,包钢集团尾矿坝附近的工业企业还不断增加。专家们指出,含有大量化学物质的工业污水进入尾矿坝后,将对封存资源未来的二次开发造成困难。同时,尾矿坝内的水经反复循环使用,盐类含量过高,已类似于海水,对当地的地下水也存在威胁。

    除了大部分堆弃进尾矿坝,含钍的冶炼废渣由于放射性较高,所以必须存储在包头市哈德门沟附近的放射形废物库中,如今存的含钍废渣已达约35万吨,接近废物库设计容量,对周边环境形成了潜在威胁。

战略资源要“稀罕着用”

    部分专家认为,白云鄂博目前以铁矿为主的开发模式,捡了芝麻,丢了“金豆”,既破坏、浪费资源,还加速透支了矿山寿命,开发方式应根据战略价值重新定位。为此,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等10位科学家多次上书,呼吁对白云鄂博矿科学定位,强化稀土、铌、钍等珍稀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包头稀土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许延辉说,稀罕物必须稀罕着用,保护珍稀资源任务艰巨,国家应投入资金、人力,尽快探明矿区的资源家底,组织专家重新评估各个矿种的价值,制定最优化综合开发方案。

    马鹏起等专家建议说,目前白云鄂博生产的铁精矿仅占包钢年用量的40%左右,国家应出台减税、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包钢增加外购铁矿用量,待技术成熟后再对白云鄂博矿实施综合性开发。

    同时专家们呼吁说,为推动资源保护与利用,我国也应尽快研究尾矿坝封存的战略资源二次利用技术。针对尾矿坝中的稀土、铌、钍等资源,国家应尽快建立战略资源储备机制,鼓励企业对共生矿实施加工,然后回收企业的稀土、铌、钍等产品。

    此外,白云鄂博矿是一个整体,目前除包钢集团外,还有其他地方企业在矿区内开采铁矿、稀土等资源,如此下去,也不利于战略资源的保护。马莹等专家建议国家将矿山整体划归包钢集团管理,以更好地保护和控制珍稀战略资源。

保护取得进展但仍有困难

    “能有这样一座宝山,是包钢的福分,也是全中国冶金工业的福分。”包钢集团董事长崔臣说,作为大企业,包钢有责任将资源开发好、保护好。

    据介绍,为维护尾矿坝,1992年以来,包钢集团已投入近4亿元,在加固的同时沿尾矿坝堤开掘了明渠,并利用水泵回抽渗水,以防止污染当地的地下水。自2007年8月起,包钢集团又与包头市政府联合出资5亿元,对尾矿坝周边的5个村、4442名村民实施整体搬迁,今年年底即可全部搬迁完毕。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借读费取消了,新问题出现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