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出现生命以来,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微生物占主要位置的。太阳系外行星也可能是从这样的单细胞生物起步,再慢慢向多细胞生物转变。”

图鉴上各异的颜色代表了137种微生物的化学特性。在选取的微生物样本中,有些来自于地球上条件最为极端的地区。
“在本文中,我们运用获取到的信息,首次建立起一个数据库。等下一代空间望远镜和地面望远镜运用于空间探索之后,便可以参考我们数据库中描述的行星表面特性,并有望据此找到多种外星生命。”
目前,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2000颗距离地球十分遥远的行星。有些行星处于“宜居带”中,即行星表面条件较为温和,可以存在液态水,甚至可能存在和地球上类似的生命体。
在对太阳系外行星的下一阶段研究中,人们将探索它们的大气层组成,以及从反射光来判断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迹象。
除直接的生物迹象之外,还有一些生命产生过程中的副产品也值得关注,如臭氧和甲烷。但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行星表面找到与地球相仿的绿色,将为外星生命的存在提供更直接的证明。如果某种外星生命覆盖了该行星上的一大片区域,我们就可以从行星的表面颜色判断出,行星上存在外星生命。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137种微生物样本颜色各异,且分布范围极广。这些颜色包括深红色、黄色、粉色、绿色和褐色。研究人员计划再收集一些样本,并向图册中增加更多生命体的颜色。
但这些科学家们指出,要想用这种方法判断太阳系外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是很困难的。目前,我们还无法直接测量一颗地球大小的太阳系外行星所反射的光线,因为和其它明亮的星光相比,这些行星发出的光线太暗淡了。科学家们还表示:“人们可以随意使用我们建立的数据库,将其作为建立岩态行星模型时的输入数据。它还将在人类对外太空的观测中大展身手,有助于人类发现太阳系外行星上可能存在的多种外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