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万象>社会追踪>

辽宁"姜女石"惊人发现:疑似秦朝海中甬道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3-02 11:31:16

  经仪器检测和人工水下探摸,在辽宁姜女石遗址水下发现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60米的四边形疑似人工构筑基台,并且发现人为加工的水下“活石”。

  种种迹象越来越疑似文献记载中的海中“甬道”,但要想确认是否有这样一条海中甬道,需要在今年将这些发现完整排列起来,看是否会“显现”出一条甬道。这是昨日记者了解到关于姜女石遗址的最新消息。

  这条疑似海中甬道有四五百米长,海水落潮时就会显现出来。关于甬道的作用说法不一。有说是海中祭祀用的,有说是大秦帝国的码头和航海标志,也有说是为迎秦始皇东巡而修的一条岸边到礁石的道路。

  村民曾采到活石和青花瓷

  昨日召开的辽宁省2014年度考古业务汇报会上,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与装备部副主任李滨做了辽宁绥中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汇报。记者针对姜女石遗址发现疑似海中甬道一事对李滨进行了专访。

  在辽宁姜女石遗址水下发现疑似人工构筑基台。

  姜女石遗址是中国秦至西汉前期行宫遗址。在辽宁省绥中县万家镇,濒临渤海湾。遗址分布在石碑地、黑山头、止锚湾、瓦子地、周家南山和大金丝屯等地。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应与秦始皇东巡碣石有关。

  2014年9月,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持,对辽宁绥中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进行水下调查。此次工作重点是对姜女石周边水下遗迹的物探影像数据进行水下确认。这包括对姜女石周边海域水下调查与扫测核查;对以石碑地遗址为代表的渤海西岸秦汉宫殿建筑遗址进行陆上调查,以探寻其与姜女石水下遗迹是否存在关系。

  60平方米左右的疑似人工平台就是通过多波束、旁侧声纳等仪器显现出来的。在经过水下考古队员进行水下探摸给予证实。水下考古发现,姜女石水下地貌由北往南,分别为零乱的大礁石、块石、沙地等。

  潜水调查确认姜女石周边水下存在众多较规整石块,并呈现一定规律性。其表现为疑似人工构筑物的特点主要有三点:相当一部分的石块具有人工断面的痕迹,石块的多个平面相对平整,有的相邻表面之间较为垂直;部分位置见有石块上下重叠或是平面上的有序排列;石块在较大范围之内呈现出有规律的走向与分布。

  冬季退潮后的姜女石遗址。

  这种现象与石碑地遗址应具有重要关联。由于水下情况复杂,更准确的信息还需要细致的水下调查、水下测绘提供。

  石碑地遗址的当地人介绍,石碑地遗址与海中姜女石之间曾有通道相连,通道上曾有陆地上才有的“活石”,所谓活石,是指不是海边的自然礁石,而是带有人为加工的石块。当地人曾采集这种“活石”烧制石灰,或用做房基材料。

  不仅如此,当地渔民曾经在距离海边不远处拉网捕捞到铜钱、瓷盘、瓷碗等青花瓷器。

  考古队员还在村子里找到了“活石”,李滨介绍,最大的一块活石有一米高,宽约30厘米。这些活石不像是自然礁石的锐角,有棱有角,显示出人工加工痕迹。假设这条水中甬道成立,那么当时应该采取填海的方式,用石块垫高垒成大平台,这些活石应该垫在大平台上铺到岸边。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