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即将战略飞跃:全靠新型发动机量产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中航工业成都发动机公司发布一则新闻通报,宣布公司研发的WS-18发动机的飞行试验圆满完成,很快就将开始批量生产。试验用发动机于去年9月16日开始进行测试,整个培训和测试周期,包括试飞在内,已在80天内结束。WS-18发动机是俄罗斯制造的D-30KP-2发动机的中国仿制版本。
俄媒称,中国媒体近日披露的照片是在伊尔-76空中飞行实验室携带WS-18发动机完成首次试飞之后,于2014年10月29日拍摄的。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飞机拥有空中加油探管。因此测试飞机完全可能是“空警-2000”预警机的验证机。WS-18发动机将装配轰-6轰炸机或新型轰炸机。
伊尔-76
之前的消息称中国在2009年前进口了俄罗斯55台D-30KP-2发动机,2011年又签署了184台该型发动机的合同。
试验的运-20采用了全新的涂装
总计近240台的总量除了作为伊尔76运输机的大修备份之外,主要用于轰六轰炸机的旧机改进和新型轰六K战略轰炸机的生产。
尤其是轰六K在使用俄制D-30KP-2发动机之后,航程和作战半径都有大幅提升,可以暂时担纲中国的战略核威慑任务。
另外中国正在试飞的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也采用了4台俄制D-30KP-2发动机,与引进的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的动力配置相同。由于中国运20设计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20吨,大于伊尔76的170吨最大起飞重量,所以在动力需求上运20使用D-30KP-2发动机显得略逊。因此中国的WS18发动机可能在设计上要在D-30KP-2发动机基础上做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