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帝被送交清廷后,杨高学率领部下及家眷逃至中缅边境科干地区(注:杨氏家谱和彭氏祖先碑铭中均有“科干”记载),见该地远离中缅两国中央政府,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遂在此与掸、傈僳等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其后,散落各地的明朝官兵相继来投,迫于生计的中国流民也辗转到此定居,还有许多马帮商队也往来不绝,逐渐在科干地区形成了一个规模不断壮大的华人聚居区。
据杨氏家谱记载,为表示居住在科干地区的人民是果断而勇敢的,头领土司杨氏家族便按谐音将“科干”易名为“果敢”,并沿袭至今。果敢学生在中国
华人在果敢地区聚居后,一直归属中国清朝管治。这可根据杨氏家谱记载:“雍正七年,杨高学长子杨映曾被清朝赐封为‘世袭果敢县知县’”,以及遗留下来的果敢土司衙门官印“世袭果敢县正堂”得到佐证。果敢华人虽然归属清朝管治,但中央对该地区的统治效力较为薄弱,实际统治权长期由土司杨氏一姓世代相袭。1885年,英帝国占领缅甸,果敢华人的归属问题也随之发生重大改变。当时,中缅边界尚未明确界定,边民互市通婚习以为常,同时也滋生出诸多边界纠纷。
果敢学生在中国
为划定边界,减少纷争,1894年3月1日,中英双方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其后,英帝国主义扩张野心不断膨胀,遂于1897年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将果敢地区划归英属缅甸,并入缅甸版图。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后,缅甸政府将果敢华人认定为原住民族,在法律上确定为缅甸的合法民族和公民,但由于缅甸政治原因 ,当地的汉族迫称为果敢族。从此,果敢华人作为缅甸一个合法的少数民族—“果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