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光认为,中朝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上根本不同,朝鲜已经放弃了社会主义,而代之以金氏家族的世袭统治,所以不存在社会主义政党间的同志关系,只有国家利益的关系,“朝鲜难有替代中国的地缘政治选择”是朝鲜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中国不必负责。
王洪光进一步指出,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从地缘关系的政治、军事上讲,朝鲜的重要地位已大大下降。他从军事角度分析说,朝鲜的纵深也就五、六百公里,充其量只是一个现代战役的纵深,这样的“战略屏障”,对中国没多大意义。
曹世功实际上也是正常国家关系论者,所不同的是,他和李敦球一样,从驳斥“弃朝论”出发,认为朝鲜核武化并非孤立的问题,如果不同清算朝鲜半岛冷战遗产、构建半岛永久和平机制结合起来,半岛无核化就不可能实现,因此不能将朝鲜拥核作为弃朝的理由。
金正日逝世三年,金正恩前往太阳宫祭奠
曹世功认为,朝鲜对中国的地缘价值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对其完全无视也是十分错误和不智的。就像美国将韩国、日本作为在亚洲的重要地缘战略支点一样,朝鲜也是大国利益交汇折冲之地,其价值不可低估。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中国通过抗美援朝确立的朝鲜战略地位重要性和所产生的巨大国际影响,包括深植于朝鲜人民心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他和李敦球如出一辙,均认为这笔战略资产不可付诸东流,否则美国就可能重新获得当年在朝鲜战争中都有得到的战略利益,主导朝鲜半岛秩序,并进而威胁中国。
不可否认,三人所争论的焦点问题,也正是中国决策层对朝政策犹疑不定、中朝关系陷入停滞的根本原因。对于朝鲜的地缘价值问题,中国政府的公开立场无疑是十分重视的。迄今为止,中国外交官员对外表态的主要内容之一,即是不允许朝鲜生乱。它延续了毛时代的外交辞令。对中国政府来说,朝鲜不仅具有地理上的地缘价值,更具有政治上的重要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