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万象>社会追踪>

英国:中印两国差距太大 印度总理不自量力(2)

来源:米尔网 时间:2015-01-03 13:10:22

 

  扭转这种趋势将很难,使得莫迪本来值得称赞的“印度制造”计划所取得的有限进展更加令人沮丧。“印度制造”的说法成了曲意逢迎的实业界人士的口头禅,但没能推动多大政策变化。“归根结底,说得多,做得少,”莫迪所属党派的一名前部长上月哀叹道。

  经济学家阿尔温德•帕纳格里亚(Arvind Panagariya)表示,这种缺乏具体措施的情况确实令人失望,但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依然是印度经济的最大希望。他主张,“印度制造”计划应被视为印度有必要进行广泛改革的一个理由,比如废除过时的劳动和土地征用法规。这非常合理,但也令人警醒。它表明,印度要实现制造业抱负,就必须在所有经济领域进行艰苦卓绝、乃至不太可能完成的变革。

印度制造业

  更糟糕的是,亚洲制造业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这使印度的任务变得更加棘手。廉价劳动力依然是一个优势,但要吸引跨国企业转移生产地点,物流和能源成本等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印度在这两方面并不占优。即使在中国运营的制造商面临薪资上涨的压力,也并没有出现大批制造商转战印度的迹象。

  然后,需求也是一个问题。“整体而言,世界不大可能容纳另一个类似于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印度央行(Reserve Bank of India)行长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本月在警告打着支持制造业的幌子在关税方面暗中向个别行业倾斜的做法时这样表示。

印度制造业

  这并不是说印度不可能有所进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对25个出口大国的制造业成本进行排名,印度仅次于印尼,排在第二位。印度制造业面临着无数的障碍,但反过来这也表明,印度至少有可能去除这些成本中的一部分,比如通过改革过度严厉、打垮了那家诺基亚工厂的税制来使成本降低。

  然而,印度成功把自身打造成一个中国式出口强国的可能性很小。但如果能在这条路上走出一段距离,对印度的发展也能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在莫迪思考2015年的首要任务时,他或许会想到,完成计划的一部分总比完全不作尝试好。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