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该战略的具体落实内容,日本有意向澳大利亚出售更多数量的先进潜艇,保证相关的警戒监视及作战能力,甚至有日本学者展望今后海自潜艇经由澳大利亚进入印度洋,展开长时间部署。
当前,日本海自舰艇从本土前出印度洋,大多经过马六甲海峡。该地素有“东方直布罗陀”之称,最窄处仅37公里,深度只有25米,潜艇隐蔽经过面临巨大的技术考验。
不过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还有巽他海峡、龙目海峡甚至更遥远的巴斯海峡,理论上都是日本潜艇可选择的通道,而且均是澳大利亚海军可以到达和协助的区域。
巽他海峡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海峡宽度26-110公里,相比马六甲的最大优势是平均水深适宜大型舰船、潜艇通过,且海峡东南出口处就是新加坡,如果有需要,美日澳仅需屯兵于新加坡一处,即可实现封控。
当前,日本海自舰艇从本土前出印度洋,大多经过马六甲海峡
龙目海峡位于印尼的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南北长80.5公里,大部分水深逾1200米,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各海峡中水文条件最佳的航道之一。
至于巴斯海峡,位于澳大利亚东南端突出部分与塔斯马尼亚岛之间,它东连塔斯曼海,西通印度洋,是沟通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间的重要航道。该海峡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128-240公里,平均水深70米,也可供潜艇使用。
日本“苍龙”级潜艇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关键水道恰恰也是澳大利亚海军的传统行动范围。冷战期间,澳海军潜艇曾多次经上述水道进入南海和西太平洋活动,监视苏联海军。
澳大利亚北临帝汶海和阿拉弗拉海,与印尼隔海相望,东北隔珊瑚海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毗邻,西濒印度洋,东南临塔斯曼海,几乎是天然的“印太海军大本营”。
如今澳海军正期待用日本“苍龙”级潜艇来取代现役的“科林斯”级潜艇,因此双方的潜艇合作将更具现实意义。日本军事专家斋藤隆称,日澳都拥有丰富的水下侦察巡逻经验,用水面舰艇和反潜巡逻机监视时容易暴露自己,日本可改以潜艇担当秘密监视的“暗哨”,让对方无法察觉,确保行动的“突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