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1外销与激光武器亮相同时上演说明什么?
近来,中国高科技武器再度井喷。首先是歼31亮相珠海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展览,向全世界展示其优良的隐身、超音速巡航、数字化及国产发动机性能以及多元化改装潜力;
紧接着,11月1日,嫦娥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中国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降落,精准完成了大气层以上“打水漂;近日,歼31“鹘鹰”抵达珠海航展现场的照片在网络上曝光。目前,该机正在紧张备战航展,“鹘鹰”将成为中国首款公开展示的四代机。
再接着,11月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在“2014量子通信、测量和计算国际学术大会”(简称国际量子学术大会)上透露,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目前进展顺利。很快,中国将实施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并连接地面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中国的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量子通信首席科学家 潘建伟教授
其后,将发射多颗卫星,到2020年实现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 届时联接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通信网也将建成。到2030年左右,则将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再接着,11月4日,据“低空卫士”项目研发负责人易劲松透露,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科院光电所等单位研发的“低空卫士”激光防御系统完成系统调试及演示试验日前进行,在真实场景演示验证中,“低空卫士”以激光成功击落固定翼、多旋翼、直升机等多种小型航空器30余架次,击落率100%。据介绍,这套系统发射功率近万瓦、低空有效护卫面积12平方公里,能在5秒内精准拦截半径2公里、360度空域的固定翼等多种航空器,具有快速、准确、无声无息、无附带损伤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