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李梦娟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别人凭什么要赔三十几万替你办这个班?”北京大学一高级研修班合作方的负责人指出,研修班教学质量不高是名校给合作方的利润空间太小。
在继续教育天平的两端,利益与质量,孰重孰轻?
1月11日,“北京大学变革管理与领导潜能开发高级研修班”(以下简称变革管理研修班)结业。张家麟期待这天已久。研修班结束后,他拟将北大告上法庭。他不是该研修班的学员,而是北京大学的合作方。
张家麟告诉本报记者,之所以选择研修班结业后采取法律行动,是不想因与北大的纠纷而伤害学员权益,“不想伤害学员对北大的印象”。
张家麟与北京大学的纠纷,揭开蒙在高级研修班上的一层美丽面纱,高级研修班的合作内幕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
利润空间太小
张家麟的办公室在北大资源东楼二层楼道的尽头。二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着几张办公桌以及简单的办公设备。张家麟介绍,这间办公室的租赁费每个月四千多元。虽然租赁费较贵,但仍有很多北大合作方在此办公,因为北大的“品牌效应”,“在这里有个依托”。
张的办公室里还有他聘用的工作人员刘莹,这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女孩是项目主管,负责研修班的日常运作。她递给记者一张名片,上面印有北大的校徽,还有“北京大学培训中心变革管理与领导潜能开发项目组”几个红字。在办公室的门口还挂有相同内容的牌匾。
“这都是经过北大授权的。”张家麟指着牌匾说。
在与北京大学培训中心签订的变革管理研修班的合作协议上,对相关授权有明确规定,项目招生简章、广告、相关负责人/联络人的名片以及一切以“北京大学”、“北大”、“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北京大学培训中心”等名义所进行的活动须经北大培训中心同意,并报其主管部门北大继续教育部批准方可实行。
“我们不是假的!”张家麟显得有些激动,“我们是按照合同做的这些东西。”他举例说,如果青岛啤酒生产出来劣质啤酒,不能说它是假的,而是它的生产流程出现了问题。如果是跟青岛啤酒毫无关系的企业做出来的啤酒,那是假啤酒。
“只要有北大的授权就是真的,而真的为什么会变成这么烂的品质?这就是问题所在。”
2008年12月1日,沈阳一企业老总于博将清华大学告上法庭,认为清华大学某总裁研修班教学质量不合格。此后,有人认为名校将培训课程外包给合作方,合作方为了追求利益,自然会请价格便宜的老师,降低教学质量。
“我不认为合作方的本质是坏的。”张家麟为自己所在的利益群体正名,“一共100元钱,你才给人家28元,他要生存下去,就要降低质量,那么出现的就是于博告清华的现象。”张家麟并不否认合作方要盈利,但他认为,研修班教学质量不高是名校给合作方的利润空间太小。张告诉记者,他与北大合作办变革管理研修班已经赔了30多万。
是非恩怨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别人凭什么要赔三十几万替你办这个班?”张家麟说,“当然,我也不是真的傻。我要捍卫北大的品牌,也要捍卫我的品牌。”
张家麟站出来主动揭开北大与合作方内幕,很大的因素是无法忍受。张表示,还有很多合作方与他的情况类似,正在忍受着北大。
双方合作最核心的是利益分成。变革管理研修班的合作协议规定,如果招生人数达到45人,所收学员学费按如下比例分配:甲方(北京大学培训中心)占60%,乙方占40%;如果招生人数低于45人,乙方坚持开班,所收学员学费分配比例甲方视具体情况要高于60%。
实际上,张家麟只招到了27名学员,最终,北大培训中心收取学员学费的72%,张家麟获得剩余28%。每名学生的学费是32800,算下来,北大培训中心共分到63万余元,张家麟得到24万余元。
另外,按照协议,北京大学培训中心承担教师讲课费用,但上限为6000元,超过6000元,多余部分则由合作方承担。
在张家麟看来,6000元远不够教师的费用。“知名学者一天的课酬最高能达到10万,最少也不低于一万。”张家麟如数家珍,他肯定地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天天在外面上课,这个价格都知道。”
张表示,现在的老师没有一万块钱是不会来上课的。而他为变革管理研修班找的老师价格基本上都在一万到一万五之间。“我们找的老师都是国内一本院校的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