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秦始皇遗体是否依旧完好如初
倘若说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秦始皇死后躺在金棺之中,飘摇于地下银河之上,那么历经千年的风霜,这位始皇帝的遗体是否也能像震惊中外的马王堆“女尸”那般完好如初呢?
虽然单从遗体保护技术来讲,如果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够很好地保护下来,那么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但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相传“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为了防止腥味扩散,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这样,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直至九月,尸骨终于运回咸阳发丧。
这些说法似乎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说的:“棺载辒凉车中……会暑, 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这样看来,可能秦始皇的遗体在途运过程中就已经腐烂。若真的是这样,哪怕神仙也是回天乏术了,如今深埋地下,长眠于金棺之中的只能是一副白骨了。
但同时也有人猜测,秦始皇的遗体还有保存完好的可能性。首先从地点来说,秦始皇病死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西北)。这里的七月(丙寅日)天气还是比较凉爽的,不像今人所想象的那么酷热难熬。从乘舆的设备来说,秦始皇的遗体放在辒凉车里,即有窗牖的车,闭之则温,开之则凉。
再从秦始皇自身的条件来说,众所周知,秦始皇热衷于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而古代的方士往往会在丹药之中加入大量的汞,这也很可能就是秦始皇最终致死的原因。但他体内的这些汞元素却阴差阳错地充当了防腐剂的作用,使得他的遗体得以防腐而可能长久保存下来。
当然这种种的猜测只能止步于此,直至我们发掘秦始皇陵,揭开这位帝皇的棺椁之时,才能得到解答。
以上这些谜团只是秦陵地宫众多谜团之冰山一角。我们对地宫的众多了解还只是止步于猜想和勘测,相信这一系列的谜团和疑云将会在未来揭开。
资料图:秦陵兵马俑
6.谁是兵马俑的主人
秦始皇死后,为了永享帝国伟业,不仅为自己在地宫之中重现“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人间景象,长眠金棺之中以求永生,更是为自己营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地下军团——兵马俑。尽管世人对秦陵地宫的真相存在着种种的猜疑和迷惑,但却几乎无一例外地深信尘土之下掩埋了一支誓死效忠秦王的庞大兵马俑军团。然而,近年来却有学者提出了质疑,认为兵马俑的主人根本不是秦始皇。此论一出,立即在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么兵马俑的主人到底是不是秦始皇呢?如果不是秦始皇又是谁呢?
提出这一设想的是我国着名史学家陈景元。他认为,兵马俑真正的主人其实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那秦宣太后究竟又是何许人也呢?
秦宣太后,姓芈( mǐ),楚国王族,后嫁于秦惠文王。她在秦国统治了41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掌权治国的女国君,甚至有人称她为两千多年前的“慈禧太后”。我们又要问,为何说兵马俑不是秦始皇而是她的陪葬呢?
这是因为历史上秦始皇曾经下令将陵墓向外扩展“三百丈”,但秦时的“三百丈”只有690米,所以在秦始皇陵封土之东近两公里的兵马俑,不可能被包括在这一个“三百丈”的界址之中,因而也不可能成为秦始皇陵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史记·正义》及《陕西通志》《临潼县志》等史料中,都有“骊山:在雍州新丰 县南16里;秦始皇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10里;秦宣太后陵:在雍州新丰县南14里”的记载。雍州新丰县的县城,也就是今天临潼县新丰镇的东北不远处,根据上述明确的方位和里程,很容易判断出秦宣太后陵,就在秦始皇陵的东侧偏南、距骊山山脚约2里处的西杨村、下和村一带,也就是人们现在所熟知的秦俑坑附近。
这个证据似乎从地理范围上证明了兵马俑的主人有可能并不是秦始皇,而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秦宣太后。
此外,在兵马俑的身上也发现了一些奇怪之处。比如,一些兵俑的头顶梳有苗裔楚人特有的、偏于一侧的歪髻。而秦宣太后来自楚国,那里正是苗裔聚居的地方。另外,秦俑所着衣服皆非常鲜艳,与秦王朝的尚黑制度,有显着差别。而在一些陶俑身上还发现了“芈”字,疑为秦宣太后的姓氏。
这种种迹象仿佛暗示着这个兵马俑庞大军团的主人另有其人。莫非兵马俑的主人真的是秦宣太后?如果兵马俑真是秦宣太后的陪葬,那么哪里才是宣太后的陵墓呢?目前考古学者还没有发现足以与兵马俑匹配的宣太后墓。考据学上强调“孤证不立”,就是单独的一个例子是不能证明一个事物的真实性的,至少凭借现有证据而断定“兵马俑的主人是宣太后而非秦始皇”为时尚早。这也使得陈景元的质疑更多地停留在猜疑假设阶段,也说明当前的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研究还应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7.等待揭开的面纱
眼前这座掩埋了一代帝王及其永生帝国的千年皇陵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期许与迷惑,谁也不知道幽幽地宫之中到底有多少数不清的奇珍异宝又掩埋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迟迟没有对秦始皇陵进行正式发掘。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说:“这些文物在墓里埋了千余年了,已经达到了平衡状态。如果这些文物被挖掘出来,接触到阳光、氧气或者其他气体,就会很快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有些文物来讲是无法控制的。如在中国南方地区曾出土过一些象牙制品,这些象牙制品出土时洁白光滑,不到两个小时却变成了暗色粉末 状。”
而陕西省考古所秦始皇陵考古工作队队长段清波研究员也表示说,不挖秦始皇陵是当下人们最合适的选择,因为秦始皇陵太复杂了,超过任何人的想象,虽然部分历史资料记载已经被证实,但现在掌握的情况很多与过去已知的情况相去甚远。
秦始皇里的“天文”和“地理”到底指的是什么?地宫之中究竟有几重宫门?秦始皇的棺椁是什么锻造而成,难道真的悬浮于地宫之中吗……像这样的众多谜团可能真的只有等待发掘秦始皇陵的那一天才能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