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日本人眼里“支那第一恐怖军人”:张灵甫(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2-15 19:40:23

  真正让张灵甫名扬四海的是1938年10月的德安大捷。这场大捷是国民党继台儿庄胜利后的又一次大胜,而张灵甫在这场战役中立下了头功。当时,日军106师团占领了军事高地张古山,要歼灭日军,就必须先拿下张古山。在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众将都认为张古山山势陡峭,工事坚固,易守难攻,拿下绝非易事,只有张灵甫提出了一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办法,解决了张古山战斗。张灵甫的办法是一面以大军在正面佯攻,一面派突击队突袭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以奇兵制胜。

  当然,这个突击队长的任务自然就落到张灵甫头上,他带着一批精兵强将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攀上了张古山。

  日军根本没料到,中国军队会在这黑灯瞎火的晚上爬上鸟兽绝迹的张古山,所以,当张灵甫的突击队逼近的时候,许多人还在睡梦之中说着梦话。匆忙迎战的日军,与张灵甫鏖战五日五夜,最终难逃被歼灭的命运,而张灵甫身中7块弹片不下火线,最终顺利拿下张古山。

  张灵甫这一战之后可出了大名,成了全国皆知的抗日英雄,这还要感谢着名剧作家田汉的艺术再现。在德安大捷后不久,田汉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委派,来采访张灵甫,光采访报道还不够,田汉还以张古山之战为蓝本,编写了话剧《德安大捷》,由田汉的演剧队排演并向长沙市民和74军的官兵作了公演。在戏剧家的生花妙笔下,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成了剧中歌颂的抗日英雄,从此名震天下。

  74军将士奋勇抗倭的事迹深深感染了田汉,这位《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除编写话剧外,还主动挥笔作词,和作曲家任光一道为74军创作了一首慷慨激昂的军歌: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跟着先烈的血迹,瞄准敌人的心胸,我们愈战愈能,愈杀愈能。抗战必定胜利!”

  不肯违反规定的“瘸腿”将军

  张灵甫作战勇猛在74军是公认的,由于经常上一线指挥,负伤的次数也就相当的多。据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回忆,曾经就有过13块弹片一下炸到他身上。还有一次更加危险,伤在了额头,命虽保住了,右上额却留下一道难看的疤。都知道张灵甫外貌俊朗,平时对自己的军容仪表十分在意,额头的伤疤让他觉得破了相,为了遮挡这道疤,张灵甫的右额头从此多了一缕头发。

  就是这个连额头的疤都要遮掩的爱美将军,却对在抗日战场上变成了瘸腿而毫不在意。在74军,张灵甫有个绰号叫“张瘸子”,这是他的部下们私下里对他的称呼,当然这里面蕴含的是对老上司的亲昵而不是嘲笑。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条右腿是张灵甫亲临火线作战时被日本鬼子的机枪打断的。

  张古山胜利后,张灵甫升职成了旅长,之后不久率部参加了南昌会战。1939年3月底,日军占领南昌,张灵甫奉命率领自己的部队赶到南昌西边的高安作战,主动向日军发起进攻。在先锋部队冲击受阻的情况下,在后方指挥的张灵甫再一次扮演了突击队长,他把钢盔往头上一扣,带着一个营的兵力增援前军。看到旅长带头增援,前军将士气大振,打退了日军。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