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严嵩是这样从不愿同流合污的书生变“巨奸”的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2-13 19:11:55


  
  嘉靖七年“两疏”事件之后,严嵩的仕途呈向上的趋势。在嘉靖十五年,严嵩接任礼部尚书一职,终于名正言顺地成为正部级干部了。但是两年之后的嘉靖十七年,严嵩突然面临一个重大考验。这一年,嘉靖皇帝想让他的生父称宗入太庙,命令礼部开会讨论此事。严嵩作为礼部尚书,必须直面这个敏感的问题。严嵩如照办,自己“颇着清誉”的形象将立刻崩溃;如不照办,礼部尚书还能不能当下去就很难说了。
  
  最初,严嵩和其他大臣试图阻止,没想到皇帝竟然勃然大怒,写了一篇《明堂或问》的文章来责难廷臣,意思是臣子们必须摈弃模棱两可的态度,必须旗帜鲜明地支持其生父称宗入太庙之举。史料记载严嵩挨训后“惶惧,尽改前说,条画礼仪甚备”-其柔媚神态,再一次浮现出来。严嵩先是引经据典称,表示有前事可据,不仅如此,严嵩还为此事撰写《庆云赋》《大礼告成颂》,以取悦嘉靖皇帝。
  
  至此,严嵩那张曾经清纯的书生面孔消失殆尽,代之以一张柔媚的权臣面孔。经过30余年的仕途历练,严嵩终于变成一块毫无棱角的鹅卵石,似乎不再锋利。不过,真的如此吗?其实不尽然。在另外一些层面上,严嵩锋利依旧,甚至可以伤人,只是严嵩的锋利不是针对皇帝,而是针对同僚的。比如那个曾经引荐他做了礼部尚书的阁臣夏言。
  
  阴狠
  
  夏言比严嵩中进士的时间晚了足足12年,他们俩其实是江西老乡,但彼此之间并没有多少交集。当时夏言作为一个低级干部,与中高级干部严嵩之间,看不出有什么故事值得发生。
  
  但是嘉靖七年却是意味深长的。这一年严嵩在进步,夏言也因一道建议天、地分祀的疏文而被嘉奖,赐四品服俸,后又成为一名侍读学士。不久,夏言就掌翰林院事了,随后兼礼部左侍郎,再到最后升为礼部尚书,嘉靖十五年加太子少保、少傅、太子太傅。而严嵩是在嘉靖十五年,夏言要入阁参预机务时,才接任礼部尚书一职,加太子太保、少保,比夏言足足晚了六年时间。在嘉靖七年到嘉靖十五年的时间路径上,严嵩和夏言就如龟兔赛跑般,逐渐拉大了距离。这其中,原因何在呢?
  
  正所谓“高富帅”在任何时代都吃香。夏言身材高挑,眉目俊朗,又留了一副很有艺术范儿的胡子,恰似玉树临风般,在人群中很有鹤立鸡群的感觉。“高富帅”三个字夏言占了头尾两条。同时夏言有才,应该说是“高才帅”。他的青词写得相当好,嗓音又弘畅,每次进宫讲学,皇帝都注视着他,“欲大用之”。果然这一用就收不住了,最后夏言在嘉靖十五年入阁,两年后升为首辅,将严嵩远远地甩在后头。
  
  不过严嵩阴狠的面孔并没有在最初的时候显露出来。他接任礼部尚书一职后,夏言对他一直颐指气使,屡以恩主身份待他,严嵩这才决定对夏实施报复。但是严嵩的报复行动深藏不露,他甚至以柔媚的身段对待夏言的傲慢,以达到麻痹对手的目的。严嵩所在的礼部有时需向内阁呈送文稿,而其亲拟的文稿经常被夏言改得一塌糊涂,甚至夏还将文稿掷还严嵩,令其重拟,严嵩每次都笑眯眯地接受了。同时,严嵩为了与夏言搞好关系,常常在家里设宴请他吃饭。夏言要么答应了不来,要么来了之后一声不吭,故意冷场。面对如此羞辱,严嵩也还是笑眯眯地接受了。
  
  但正所谓口蜜腹剑,严嵩一旦抓住不利于夏言的机会,那是要毫不犹豫地下手的。由于夏言为人傲慢,擅自坐轿出入西苑斋宫,以及拒绝佩戴皇帝特赐给阁臣的道家香叶冠,还上疏称此“非人臣法服,不敢当”;最重要的是夏言对写青词一事不再上心,经常拿旧作敷衍了事,嘉靖皇帝对他渐渐怠慢。严嵩则抓住机会,趁机有所作为。他每次写青词,都搜肠刮肚,语不惊人死不休。同时每去西苑时,必定恭恭敬敬地戴上其升级版的道家香叶冠-在叶冠上笼一层轻纱,看上去很有一种朦胧美。
  
  嘉靖二十一年,帝国的天空出现日全食。皇帝要下诏罪己,严嵩趁机在其身边密语说该罪之人不是皇上而是首辅夏言。正因为此人胡作非为,所以天象才示警。由此,嘉靖下诏革去夏言官职,令其回籍闲住。两年后,严嵩如愿升任首辅,加太子太傅。
  
  一边是夏言的去职,一边是严嵩的高升,严嵩的口蜜腹剑之功可谓收效显着。但世上事常常波澜起伏。嘉靖二十四年底,夏言复出,跃居首辅,严嵩则为次辅。正所谓圣心难测,严嵩的仕途突然遭遇危机。这不仅仅是复出后的夏言一如既往地对他颐指气使,要命的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有把柄落在夏言手中。
  
  严嵩任首辅时,让严世蕃出任管理财赋的尚宝司少卿,结果这个宝贝儿子贪污受贿什么都来,夏言抓住这个把柄后准备告御状,附带地想让严嵩也下台。严嵩开始危机公关。他放低身段,亲领儿子去夏言府上请求对方放自己一马。夏言也老到,托病不见。事实上此二人的博弈到这个时候,夏言是占了上风的。如果他能将心肠硬到底,直接将此事捅到皇帝面前,严嵩将圣眷不再。但很可惜,严嵩是人心大师,他抓住夏言不够决绝的性格弱点,先是贿赂夏言门人,进得府后直接跑到夏言跟前扑通跪倒,作可怜状,作悔恨状,作感恩状,作效犬马之劳状,直到夏言的心肠软下来,答应不将此事上报皇帝为止。由此,严嵩的危机公关得以成功。
  
  如果我们将严嵩的此次危机公关放在日后他诬陷夏言且将其置于死地的背景下去考察,严的阴狠面孔由此得以完整呈现。嘉靖二十五年,陕西三边总督曾铣议复河套,夏言极力支持。曾铣此前曾数次领兵打败侵入河套的蒙古部落,他之所以要收复整个河套地区旨在建功立业;而夏言二次入阁,也有为自己增光添彩的念想。这样一件看上去毫无私心的政治议题,在严嵩眼里却成了扳倒夏言的绝佳机会。
  
  严嵩先是处心积虑地笼络人心,对皇帝身边的宦官毕恭毕敬,经常给皇帝身边的小宦官一些好处,和颜悦色,作知心状,由此宦官们经常在皇帝面前为严嵩美言。在议复河套问题上嘉靖皇帝之所以出尔反尔,倾向于严嵩最后所论,实在是与身边宦官经常性的美言分不开的。这是其一。

关注米尔军事网微信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